東北網齊齊哈爾1月10日訊 “僱個保姆咋那麼難!”家住龍南街的陳先生頗為感慨地說。由於工作忙,沒有太多精力照顧多病的老父親,張先生想為一直獨居的80多歲的老父親找一保姆,全天伺候。他找到中介,並出價1300元想僱一保姆,等了一周,沒保姆應聘。無奈之下,張先生加價到1500元,等了幾天仍沒消息。心急如焚的張先生又與中介商量,把價錢提到1700元,期待著盡快有保姆上門。
齊齊哈爾市興韜家政服務公司,在長長的信息板上,密密麻麻貼滿了各類供求信息。記者隨意翻閱了幾張單子:趙女士,欲求一名育嬰師,照顧五個月的孩子,出價2000元。已過四天,未找到應聘者;宋先生,欲求一名保姆,做日常家務,照顧80多歲的父母。第一次出價1500元未有人接單,第二次出價2000元,等候保姆應聘中。
一張張供求信息單,透出僱主迫切的服務需求。近些年,家政服務員的出現,使忙碌的城市人卸下了家務重擔,也給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剩餘勞動力重新就業提供了渠道和平臺。市民生活水平提高,請家政服務員也不再是奢侈的事情。很多家庭條件不錯的市民都已請上了家政工。家政市場呈現出供需兩旺勢頭。
這種情勢下,為何還有不少市民常常抱怨:錢沒少花,卻難以僱到質價相符、稱心如意的家政工?家政服務員的報酬是怎麼定的?帶著諸多疑問,記者走訪了我市幾家家政公司或家政服務中介機構,得到的答案幾乎是一致的:由於家政人員服務的對象、環境,受僱需求不同,使得家政人員所做的服務和所得的報酬不同。家政人員的報酬根據具體情況,因人而宜,因事而定,完全靠市場調節。
“一般來說,工資是由僱主、公司(中介)和勞務人員三方協議達成。工資多少,靠市場調節。”貼心家政保潔公司負責人洪艷萍說。采訪中,洪艷萍剛剛接了個預求保姆的電話。電話中,一女僱主想找保姆,照顧一家四口還有個癱瘓老人的日常生活。僱主提出的工資額是每月1500元。憑借多年的中介經驗,洪艷萍認為這個價位是很難找到保姆的。根據僱主的具體情況,若想找到一個應聘的保姆,至少得在1800元以上。即便這個數,也未必能很快找到應聘的保姆。洪艷萍說,一個單子成功簽約,必須達到保姆和僱主都能接受的價位。若有一方有疑義,這張單子就無法達成。
求之不得,得之不適,這兩個問題伴隨著家政業。一方面僱主需求迫切,希望用自身能承受的價位找到稱心如意的家政服務員;另一方面,家政服務員也在選擇崗位、僱主、報酬,希望找到好相處的僱主,適應、完成僱主需求。
家住瀏園小區的陳先生為年事已高的父母請了保姆,一段時間做下來感覺並不稱心。陳先生說,“保姆不會使用家裡的電器,做的菜也不合家人胃口。我母親是南方人,而且胃不好,喜歡吃面條等軟食,保姆不會做。”陳先生說,雖然家人都不滿意,但是這幾個月一直在用。原因是一時半會兒找不到更合適的保姆。
從碾子山來齊打工的45歲的鞠姐,做了多年保姆,她說,她和愛人都是靠打工生活,兒子今年上大二,家中還有一個老母親,身體也不太好。在外打工,就是想多賺點錢貼補家用。給人家當保姆,工資當然是首先要考慮的。太低了,不夠過日子,不值得。
家政市場不時出現的弊端和失衡現象,也使得人們開始冷靜思考。前不久,國家統計局齊齊哈爾調查隊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家政服務在服務程序、服務質量、服務監督等很多方面都缺乏統一標准,服務價格一般由家政機構定價或由家政人員與僱主商定。家政公司與服務員和用人家庭的責權利關系不明確,一旦發生糾紛,家政人員與僱主均難以維權。
如何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推進我市家政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國調隊綜合了我市眾多家政公司和個體家政從業者的意見和建議後提出,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家政服務市場化運作的管理、宣傳和引導工作,為家政服務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引導家政企業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和層次。確定統一的管理機構,制定家政服務業的相關政策規定。規范家政市場管理和行業標准,明確家政公司與服務員和用人家庭的責權利,確保僱主和家政服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加強就業服務和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為家庭服務從業人員免費提供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把家庭服務從業人員作為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一個重點,不斷提高家政服務人員素質。同時,還要建立家政服務人員誠信檔案,儲存個人簡歷、工作經歷、僱主評語等信息,確保市民聘請到放心的家政服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