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跨越白色高牆的團聚:進行強制精神治療的夫妻與兒子相見
2013-01-11 16:05:33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張鳴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1日訊 一道封閉的白色高牆,一對與兒子天各一方的特殊夫妻。

  一對患有重度精神疾病夫妻,因病與兒子失散。如今,在逐漸康復的情況下,他們對愛子思念日切。在遠離哈爾濱350公裡的訥河市,他們的兒子同樣在呼喚著父母的名字。昨天,一場特殊的家庭聚會,在黑龍江省公安廳安康醫院裡上演。遺失

  “流浪兒”夜宿街頭

  堅硬的臺階上,一個瘦小骯髒的男孩蜷縮著,昏昏欲睡。去年一個盛夏的夜晚,訥河市下崗女工康麗娟和愛人劉春祥,目光被街頭這個瘦小的男孩子吸引了。“孩子這麼小,怎麼睡在臺階上?他的父母呢?”康麗娟停下腳步,將孩子輕輕地抱了起來。孩子睜開眼睛警惕地看著他們,扭身跑遠了。

  第二天,康麗娟夫妻在同一時間又看到了相似的場景。康麗娟把孩子領回自己家,給孩子買了新衣服。孩子說父母離異自己從家裡跑出來。康麗娟先安排孩子到家附近學校上學,然後到派出所報告了此事。一個鄰居認出這個孩子是孤兒院的,康麗娟就領孩子來到孤兒院。

  孤兒院工作人員告訴康麗娟,孩子叫新新,其父母因精神病發作殺了兩個親朋被警方帶走。新新來孤兒院之後經常蹲在牆腳哭泣,喊著“想媽媽”,三年裡他跑了8次。有一次,新新沿著鐵道線向老家方向走,要去“找媽媽”。

  寄養小新新有了新“爹媽”

  得知這一情況,經常參與慈善捐助活動的康麗娟夫妻心酸不已,他們立即到有關部門辦理了臨時寄養手續,收留了新新。孤兒院工作人員曾勸康麗娟夫婦三思而行,因為新新是個長期無人管教的孩子,教育和撫養的難度很大。“孤兒院與家庭的氛圍畢竟不同,嚴重缺乏安全感的新新如果不回歸家庭,很可能成為一個問題兒童”。康麗娟還是把新新領回家。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帶新新去檢查身體,因為康麗娟發現,已11歲的新新個頭還沒有7歲孩子高。檢查結果是新新的甲狀腺有問題,影響了發育。康麗娟又帶新新看病、開中藥調理。

  在康麗娟的精心照顧下,在溫暖的新家裡,新新不再“出走”,還叫康麗娟夫妻“爸爸”、“媽媽”。喪子的康麗娟夫妻本想再要一個孩子,自從新新來到家中後,康麗娟將全身心的愛都給了新新,她不但打消了自己再要孩子的想法,還放棄了找到的新工作,專心在家看護新新。全家的生活來源全靠丈夫劉春祥打工。但夫妻倆省吃儉用,盡量讓新新吃好穿好。  


  尋親孩子親生父母在哪裡

  新新性情改變了,臉上有了笑容,今年期末考試考了全班第五名。但新新依然是思念父母心切。為了能讓新新見到親生父母,康麗娟夫妻倆開始奔波尋人。

  新新的老家在嫩江縣,康麗娟就帶著新新來到嫩江打聽。新新的親屬說孩子的母親叫馬秀麗、父親叫劉鳳春,二人現在可能在哈爾濱被關押或者在治療。康麗娟帶著孩子來到黑龍江省女子監獄,經監獄工作人員查詢,監獄內幾個名叫“馬秀麗”的都不是新新的母親。

  康麗娟夫妻再次來到嫩江刑警隊找到當年的辦案民警,最終得知馬秀麗、劉鳳春殺人後經司法鑒定為重度精神病,被警方送到黑龍江省公安廳安康醫院強制治療。

  團圓手拉手兩家成一家

  昨天13時30分,康麗娟夫婦帶著穿戴整齊的新新,坐火車抵達哈爾濱,黑龍江省公安廳安康醫院的乾警們親自到火車站接站。

  早已等在接見室裡的馬秀麗、劉鳳春夫婦向康麗娟夫妻鞠躬致謝,並親切地叫著姐姐、姐夫。兩家人手拉手親熱地坐在一起,團圓的場面令人感動。康麗娟讓馬秀麗放心,在他們徹底康復之前,康麗娟和劉春祥負責撫養新新。

  康麗娟夫妻還給馬秀麗夫妻帶來食物和衣物,給醫務人員帶來了訥河特產。“沒想到,這樣一對與馬秀麗一家無血緣關系的陌生夫妻,能像來我們這裡探親的病人家屬一樣,做得這麼細心。有的家屬都做不到這一點”。馬秀麗的護士長說。

  康復期待早日回歸社會

  據安康醫院二療科主任王漢文介紹,馬秀麗、劉鳳春夫妻經過4年的治療,精神錯亂的癥狀已經完全消失,目前情感和認知能力恢復良好,有了對家庭的向往。尤其在知道孩子在好心人家中寄養之後,更增加了夫妻二人對新生活的渴望。

  馬秀麗告訴記者,她和劉鳳春希望徹底康復,早日走出安康醫院的白色高牆,他們將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回歸社會、回報社會。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