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2日訊 車站、客運站、學校、醫院、居民社區附近開設的小旅館因既方便價格又便宜,吸引了很多人入住。記者日前在哈市走訪調查時卻發現,這些小旅館無證無照現象比較突出,且存在安全隱患。
記者調查現象一:無證無照經營多
9日,記者在哈市火車站附近看到有不少人舉著寫有“住宿、臨時休息”的小牌子,在各個地下通道出口,詢問來往的行人。記者被一搭訕男子帶到海關街162號3樓2門家庭旅館。這是一個老式住宅樓,樓梯破舊,樓道昏暗,旅店是由住家改裝的,室內沒有見到特業經營許可、衛生許可、工商營業執照等相關手續。20多平方米的地方被間隔成了5個小間,每個房間只有一張雙人床,一臺電視,甚至連過道都沒有。房門和窗戶也不是防盜式的,非常的簡陋。這家的男店主介紹,住宿費30元一天,如果長期住可優惠。當記者問及為何不辦相關證照,該男子坦言,辦理旅店的相關手續非常嚴格,無論從規模、衛生條件和安全措施上,他們都不符合要求,只能偷偷的“拉客”賺點小錢。
現象二:屋內氣味刺鼻被褥能不洗就不洗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多數小旅館為節約成本,被褥能不洗就不洗或者幾天一洗,消毒自然就更談不上了。
在位於哈市南崗區銀行街68號的育英旅社,旅店老板給記者打開一間沒有窗戶的雙人間,剛進門就聞到一股潮濕味,牆面也“脫皮”了,不到10平方米的房間內,擺放了兩張雙人床,兩床之間只能側身站一人,藍色的格子床單已變得“烏突突”。掀開床單,褥子也是污穢不堪,摸一把還濕呼呼的。該老板還對記者說,這裡離醫院近,要想訂房得提前打招呼,每天房間都能住滿,不早來就訂不上了。
在哈站附近海關街172號上的龍華旅店內,房間與房間之間用木板隔開,裡面氣味刺鼻,被褥清洗也不乾淨。位於蘆家街21-3的萬隆旅館,雖然房間稍微大一些,但屋內的環境很差,沒有窗戶,空氣中散發著一股霉味,不僅地面有鼓起,牆面上的白灰、水泥都已經脫落,被褥也是潮乎乎的。
現象三:不查身份證給錢就能住
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一些小旅店只與客人談價錢,不看身份證等證件,只要交錢就能住。
一女士入住海關街172號的龍華旅店,20元可以從上午10點住到下午5點。交完錢後,店主只在紙上寫了房間號交給該女士,根本沒查看任何證件。
哈市南崗區蘆家街附近的旅店多開在地下室,當記者表示自己沒帶身份證時,老板說:“沒帶身份證也沒問題,說下身份證號就行。”
走訪中記者發現,哈市一些小旅館的店主多數不會查看住客的身份證,只關心租住時間長短、價錢等問題。同時,這些小旅館幾乎都沒有專門的緊急出口和消防設施,房門也極易從外面撞破,存在安全隱患。
部門說法堅決遏制無證無照經營行為
為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我省市場經濟秩序,2010年,我省由省、市區各地公安、商務、衛生、文化、交通運輸、質監、教育、工商等20多個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先後建立了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行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主要職責是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協調解決重大問題,指導、督促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工作。
春節將近,哈市工商、公安等部門將聯合開展無證無照小旅館進行全面整治行動。對調查摸底檢查中發現無證照經營的旅館,由工商部門出具《責令改正通知書》,責令其立即停業並限期補辦登記手續;對檢查中發現經營環境和衛生安全等方面存在問題的旅館,由公安機關和衛生部門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對限期內未取得相關證照或限期內未按規定進行整改達不到開辦條件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無照旅館,工商、公安部門將采取聯合執法的方式堅決查處取締。
政協委員徹底根治小旅館“壞毛病”
哈市政協委員欒健表示,哈市一些小旅店無合法證照、不掛牌匾、住宿人員混亂、衛生條件差等現象很是突出。尤其是流動人員多,這給附近常住人口帶來很多安全隱患,居民意見很大。
欒健認為,小旅館的管理部門有多家,要想徹底地根治小旅館的“壞毛病”,各個部門不能僅管理自己的一塊,而需要與其他部門聯合行動。不僅要規范並加強家庭旅店的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避免小旅店成為黑店,成為社會治安的死角。地方政府也應積極組織社區離退休人員監督、排查各街道和小區內的旅店、出租屋及其他經營場所,如發現違法行為和可疑人員可發動社區群眾向各級公安部門舉報。除了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小旅店的混亂狀況進行整治外,更重要的是經營者自身素質和自覺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