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1月12日訊 “我家今年收獲的450噸水稻全部賣出去了。這幾年種水稻掙了不少錢,現在的小日子,那叫一個‘火’。”近日,記者來到綏濱縣忠仁鎮忠仁村種稻大戶於友業家,他給記者算了筆賬,2012年他種了750畝地,全部為綠色香稻,以每噸高於普通水稻市場價300元售出,平均每畝收入1500餘元,純收入達到80餘萬,種水田一年的收益頂種旱田三到五年。
於友業是忠仁村先期開始搞水田種植的典型戶之一,前些年種旱田讓他始終翻不過身,成了村裡有名的貧困戶。2010年,綏濱縣通過辦培訓班、開座談會等方式,廣泛宣傳水田開發的好處,鼓勵農民“旱改水”。當年,於友業開始種水稻。幾年來,他蓋起了大瓦房、開上了小轎車,種地實現了機械化。
綏濱縣水田開發工作力度之大,水稻種植發展速度之快,在全省各縣遙遙領先。2012年,全縣糧食總產達16.14億斤,兩年增長了1.5倍多,增幅全省領先;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1萬元,兩年增長了近2倍。
2010年5月,綏濱縣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反復研討論證,結合毗鄰黑松兩江、水資源異常豐富的縣情實際,確定了“打造北國魚米之鄉”的發展目標,提出了“以水立縣、以水富民、以水興業”的發展思路。
為加快水田發展,這個縣逐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關部門制定出臺惠農政策,對新打水田井每眼補貼1000元,新建標准化水稻育秧大棚每棟補貼1000元,對購置水稻插秧機等農機具地給予重點補貼。縣政府協調金融部門,延長水田戶貸款期限,使農貸資金可跨年度使用。對於超300畝的土地規模經營大戶,采取五個大戶聯保,放大貸款額度3倍,每戶可貸款99萬元,新發展水田戶給予每畝地600元的小額貸款等一系列實實在在的金融優惠政策。這些措施及時解決了農民發展水田種植中遇到的串地難、打井難、資金難等各種難題。
2010年至2012年,綏濱縣在原有40餘萬畝的基礎上,三年間水田激增71.8萬畝,超過了百萬畝,佔全縣總耕地面積的75%,農民人均佔有水田12畝。3年時間,該縣成為我省百萬畝水稻專業縣,並在全省創造了五個領先:水田面積增速全省領先、水田佔總耕地面積的比例全省領先、農民人均水田面積全省領先、農民人均收入增速全省領先。2013年,綏濱縣將繼續擴大水稻種植面積至120萬畝。
同時,該縣還重視發展水產養殖,自主研發了省內首創、國內領先的船式網箱,攻克了江水流速快、水位落差大、常規網箱養殖難以實施的技術難題,走出了一條寒帶江水養殖的漁業發展新路子。2011年開始,綏濱縣啟動了黑龍江魚養殖基地建設,目前已建成1840平方米越冬溫室、1100平方米生產管理用房、180平方米生產技術房和480平方米冷庫,建設網箱養殖船25艘,年產量可達100萬斤,總產值5000萬元,純效益2000萬元。
他們還聘請國家水科院專家制定了未來5年水產養殖產業發展規劃,計劃到2016年船式網箱增加到140艘,商品魚總量達到1萬噸,預計總產值可達7億元,建成全省最大的江水養魚基地,打造邊境特色養殖示范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