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研究生考哈爾濱環衛工失敗——死也要死在編制裡
2013-01-15 08:37:2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5日訊 1月4日,哈爾濱市舉行環衛系統公開招聘人員培訓結業式,448名面向全國招聘的事業編制環衛工人正式走上清掃保潔作業一線。據了解,本次公開招聘最終錄取的448名環衛工人中共有7名研究生,培訓結束後他們將正式走上環衛工作崗位。

  “研究生當環衛工!”立刻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

  事業編制為什麼能吸引這麼多高學歷的年輕人,追逐這個平時並不為多數人看重的工作?改革開放30年後的今天,為什麼出現與當初體制內人員紛紛“下海”相反的趨勢?大學生熱衷體制內職位會給當今社會帶來哪些影響?

  1.年輕女環衛工竟是研究生

  在氣溫達到-30℃的室外,嚴曉把自己包裝得很嚴實,嫩黃色的環衛工作服,頭戴棉帽,只露出一雙眼睛,如果不是口罩上有粉色的卡通人物,從外表幾乎看不出這是一個只有27歲的年輕女孩。

  嚴曉能夠很輕巧地把一個煙頭掃進垃圾鞘內。嚴曉適應的不僅僅是工作,對於外界的各種聲音,也能夠泰然處之了。作為七名被錄取的研究生之一,她說:“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2.管理者的出乎意料

  盡管已經做好了准備,但哈爾濱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勇還是坦承:“沒想到會引起社會這麼廣泛的關注,這幾天已經記不清接待多少家媒體的記者了。”

  2012年9月,從哈爾濱市環衛系統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員工起,就注定了關注會是一種必然。

  10月中旬,哈爾濱城管局公布報名結果:457個工勤技能崗位卻引來1萬餘人報名,最終繳費成功的7186人中,擁有本科學歷的2954人,佔41.11%;29人擁有統招碩士研究生學歷。

  王勇稱,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更沒想到會吸引到這麼多的高端人纔。不過,從另一方面看,這麼多的高端人纔青睞環衛工作崗位也屬正常,而且也符合“哈爾濱市環衛系統的發展”。

  王勇稱:“這次全市環衛系統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員工,是政策上的創新,哈爾濱市環衛作業隊伍文化偏低、年齡偏大、技術崗位作業人員不足都是現實問題,按照市裡的相關要求,我們要盡快建設一支年輕化、技能化、專業化的環衛隊伍。”

  不過,王勇也清楚,457個崗位能夠吸引來萬餘人報名,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新進人員均按照財政補助事業單位工勤人員管理,使用事業編制;工資及社會保險等均按現行事業單位工勤崗位標准執行,對新進的外地人員可落為哈爾濱市城區戶口。”

  “事業單位”是指提供各種社會服務的組織,有著典型的計劃經濟時代特征;政府直接組織、管理與投入,也能最大程度保證政府意志的實施。

  不僅如此,對於眾多報名人來說,如果能順利考入,在工作三年後,一旦管理崗位出現空缺,將有可能調整到管理崗位,這是更大的誘惑。畢業於哈爾濱當地一所名校的本科生姜丹就告訴記者:“那樣的話,我就可以從科員開始做起,然後副科,到了一定的級別後,就可以自然轉為公務員。”已經連續4年折戟國考的她,認為這是自己改變命運的最後一次機會。

   3.穩定,還是穩定

  盡管已經上崗,但這批新員工還不知道月薪是多少,“領導也沒說過”,但能拿到手的並不會太多。吳慧敏是道裡區清潔大隊的隊長,“我現在的工資標准也就是事業單位裡的科級,如果按照當初說這些新進人員薪金按照事業工勤人員標准,除去各種保險後,發到手裡的應該是1500元左右。”

  這與姜丹自己估計的差不多,在成為環衛工人之前,姜丹是當地一培訓機構的老師,月薪將近4000元,至少2000元的落差並沒有讓姜丹感到意外:“報名之前就估計會是這些收入,以前工作的薪水雖然比現在的高,但是沒有安全感,說不定哪天工作就沒了,我馬上就要結婚了,然後面對就是生育問題,現在進入到事業單位就很有穩定感了。”

  記者采訪到的諸多新進員工都表現出對網上爭議的豁達,只是在涉及到理想的話題時纔有不同意見。

  性格開朗的張冉看到網上有人說“為了穩定而放棄理想”,就想發貼回應,後來想想還是算了。

  張冉堅持認為,追求穩定與放棄理想沒有關聯,“理想不是一個永恆的詞匯,因為隨著每個人的成長以及所處的不同階段,理想是會發生變化的,比如我大學畢業時,我的理想是要成為一名空姐,所以在各個方面去完善自己,比如英語口語,比如禮儀培訓,但就是因為打字太慢,怎麼練都不行,最後也沒當上空姐。”

  “我現在的理想就是好好工作,將來如果有機會,能夠調整到管理崗位。”張冉說。

  4.事業編制的魔力

  王勇說,這次招考要通過筆試和面試兩個階段,22個研究生裡既有倒在筆試上的,也有在面試沒有獲得認可的,主要原因是“對環衛工作的認識不夠”。

  王洋認為考試的題太難了:“筆試總分是200分,50分的內容是關於社會和諧、公德等方面的,但剩餘的150分包羅萬象,而且在招考時就說,考試不指定教材,不指定范圍,原則上掌握清掃員具備的知識。”

  王洋至今記得考試的幾個題目,有道題問:清掃機車旋轉的掃帚是向內旋轉還是向外旋轉?還有的題問:遇到積水時,是用笤帚處理快還是用撮子快?

  “類似這樣的題還有很多,而且除了環衛方面的問題,還有交通法規、交通信號、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考題,太龐雜了。”不過,王洋還是獲得了面試的機會,面試只有12分鍾,7名考官和3名計分人員,“雖然面試無數次,但說不緊張還是假的,尤其是看一個個人進去,一個個又面無表情地出來。進去面試的時候,不讓報名,考官直接提問,就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做好環衛工人是不是只要體力好就行?這肯定要回答不是,但接下來需要考生進行闡述,我不大記得當時是怎麼說的,因為感覺不好,以至於第二個問題都沒印象了。不過,我看到7名考官每人在一張白紙上打分,然後交給計分人員計算。無論是筆試還是面試,整個過程是公平的,我這次沒考上是自身的原因。”

  王洋熱衷體制內的身份不僅僅是追求穩定。“我老家是省內的一個農村,現在都沒有直達的火車,而是要坐7個小時的客運,雖然我現在是學校的集體戶口,但打工的地方都沒辦法把我落到城市戶口,戶口的差異帶來的是諸如就業、福利、教育等一系列社會保障的不同,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編制裡。”雖然面帶笑容,但王洋說得並不輕松。


  5.學有所用是第一位

  作為七名研究生中惟一男性的許鑫,現在的崗位也是一線清掃。因為研究生掃馬路的熱點,他已經接受過5家媒體的采訪。不同於其他員工私下裡向記者表述的追求穩定,許鑫稱報考的原因裡,追求編制內的穩定只能放在第四位,排在第一位的是“學有所用”。

  許鑫的本科和研究生專業都是食品衛生,“這與環衛有關系,因為城市垃圾中包括食品垃圾,對食品垃圾的處理我有這方面的專長。”此前,許鑫先後在兩個食品公司做技術工作,月薪2000餘元,沒有五險一金。

  許鑫旁邊的吳慧敏也說:“整個道裡區的環衛工人只有這麼一個研究生,那就是我們的寶貝,他的專業知識會對我們工作帶來很大幫助。”

  從本科開始計算,完成研究生學業,許鑫統計這些年“家裡花了差不多13萬”。雖然目前的月薪不會超過2000元,但差距並不是問題,“讀書不就是為了就業嗎?我現在能學以致用,能夠證明自身價值,而且有發展前景的工作,不好嗎?”

  吳慧敏稱,雖然部分清掃工作還是由人工完成,但隨著城市以及科技的發展,會越來越多地使用機械設備,而目前的環衛工人多是文化偏低的臨近60歲的人。

  在工作的幾天裡,許鑫很喜歡現在的工作氛圍:“因為多是老人,他們的兒女也就是我們的年紀,所以很照顧我們,雖然每天差不多要不斷走路掃地6個多小時,但體力上還是能夠適應。”

  環衛隊伍裡來了高學歷的年輕人,這在眾多臨時工身份的環衛工人中間似乎沒有掀起什麼波瀾,老繩今年58歲,已經做了4年的環衛工,每月的薪水是1400元,還有一份意外傷害保險。

  “我覺得這些孩子就是來體驗生活的,哪能讀了那麼多年書,花了那麼多錢最後來掃地?”也許是年紀和學歷上的鴻溝,讓老繩對出現的同工不同酬沒有任何意見,“這些孩子都是(環衛)將來的領導。”

  6.熱衷體制內職位應反思

  對於社會的熱議,王勇認為是對環衛工人固有的觀念使然。王勇反問:“誰說環衛工人就不能是高學歷?難道環衛工人就必須是沒文化和老年人嗎?在我看來,招收這些高學歷的人當環衛工,為將來的環衛事業培養人纔,都再正常不過了。”

  廣州市環衛行業協會的秘書長趙東平對哈爾濱出現研究生當環衛工的事情比較關注,“因為地域以及觀念的不同,廣州的環衛工作已經市場化,在市場化裡,沒有所謂的體制外還是體制內,更沒有什麼所謂的級別。”

  對於趙東平的看法,王勇認為:“環衛說到底是公共項目,那麼,公共項目到底是市場化還是由政府完全承擔,至今在學界上都還有爭論。按我的理解,涉及到公共利益的項目,在市場化方面,還要有縝密的考慮,就算是在發達國家,也有環衛工就是公務員啊。”

  在王洋看來,如果國考不能順利通過,穩定的事業編可以當做公務員的延伸。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說:“這些年,中央在倡導事業單位改革,其中一個主要的指導思想就是‘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這就會出現收入和隱性福利上的巨大差別。能夠搭上體制,成為事業單位的‘老人’,反映出體制惰性對年輕人的影響,而這種體制惰性則發展成為普遍的社會惰性。”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下海的官員程小平說:“出現的研究生當環衛工也好,還是國考的萬人角逐一個職位,只能說是改革意識的消退,這種消退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群人,而是整個社會,這一點,必須引起我們的深思。”(文中部分人為化名)

  ●網友聲音

  研究生環衛工在清掃作業

  要飛:為了一個研究生本本,人們起早貪黑地苦讀書,而等拿到了研究生本本,又要起早貪黑去掃地,知識就這麼被灰塵淹沒了……

  大眼睛老九:我認為研究生當環衛工,是國家教育資金的浪費,是糟踏他們的父母心血錢。

  老沈了:小時候,看到街上掃大街的阿姨,冒著凜冽的寒風,在辛勤勞動。媽媽說,你將來不好好學習,就乾這個了。結果長大了發現,只有好好學習,纔能乾這個。

  小手走你:我已經預測到有一天,一個初中生正在路邊寫寫畫畫驗證哥德巴赫猜想,然後一個環衛工過來說,用拉格朗日定理。

  指壓死你:不知給這些研究生培訓的人是什麼學歷?

  不說不說:落榜的22名研究生心裡不知道啥滋味,居然掃大街都沒人要……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