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15日訊 不是公務員也沒有事業編,雖有五險薪水纔一千多,哈市社工招聘為啥擠破頭?且聽4名成功“入局”大學生說:
考試結束了,名單公示了,但“社工”這兩個字的熱度並未因此降溫。
14日,哈市社區專職工作者擬聘用名單公示第二天,與報名時的火爆相比,大家看名單時的平靜,更凸顯內心的炙熱。局外人關心又有哪些人闖過“獨木橋”成功到達“對岸”?局內人,考上的內心澎湃,用他們的話說,“贏了!”贏得的不只是這次考試,也許還有那並不太確定的未來。“失利者”,內心同樣澎湃,痛感翻滾,自責不已,“為什麼沒進去?”
現在,人們更關注的是,“年輕的朋友們,做社工,你們准備好了嗎?”
他們為何而來?
是待遇嗎?對於擬聘用的社工們來說,在六個月試用期內,他們得到的工資為1200元,第二年轉正後為1500元,其中還要扣除五險。
是安穩嗎?實際上這項工作並不清閑。“很多居民來社區時都帶著情緒。在社區工作,不僅要求你有耐心,更要做好吃苦的准備。”社區主任徐芳說,她所在街道辦事處將迎來5名大學生,其中有兩名是碩士。欣喜之餘她不免擔懮,“這些年輕人能安下心來好好工作嗎?如果心態調整不好,可能連試用期都過不了!”
“為什麼有這麼多大學生報考?竟然還有碩士?”徐芳覺得,這些高學歷年輕人可以展示的舞臺應該有很多,到社區這個“小地方”會否大材小用,關鍵是目前待遇真的很一般。徐芳坦言,她真的不想懷疑新同事的報考動機,“無論怎樣,我希望年輕人加入後,能為社區工作帶來新能量。”
或許剛從大學畢業的本科生關超能夠回答徐芳心中的疑問。“雖然不是公務員也沒有事業編,但再怎麼說,這個職位是為政府打工,也算是在體制內。”在他看來,更大的誘惑在於經過幾年的歷練,能有機會通過考試真正進入體制內,成為一名公務員。
“考上哪個算哪個”
如果不是這回考上了,李程真不知道自己何時纔能結束她的考試之旅。
自從一年前大學畢業後,在家人的要求和期望下,李程不停地參加各種考試。“說實話,臨到畢業我還不知道該找什麼樣的工作。”李程說,後來家裡人給了她建議,先考公務員再考事業單位,只要有類似的考試就參加。
李程說,每天瀏覽一遍考試招聘網站,已成為她的“規定動作”。雖然參加了很多考試,但她坦言,並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了,“考上哪個算哪個,其實都一樣。”
如今,終於成功考上社工的李程,相對於家人的高興顯得很平靜。經過了這麼多次考試的“洗禮”,她說自己曾經的理想都已消磨得差不多了。在她看來,社工的職位挺穩定,待遇還可以。接下來,就是一步步地按照家裡的規劃,找個男朋友,然後結婚生子,穩穩當當過日子。
“給政府打工靠譜”
今年29歲的趙爽,得知考中的消息後長舒了一口氣,“漂泊的心終於穩定了!”
大學時學經濟的她,在畢業後找到了一份做銷售的工作。“從工資額度來講,我可以說是白領。”趙爽說,她一個月經常能掙五六千元。“雖然掙得多,但公司不給交保險,沒有保障啊!”隨後的幾年,她先後換了多家企業,雖然也有公司給交各種保險,但讓趙爽萌生去意的原因只有一條——做銷售底薪少得可憐,“你只有拼命乾纔可能掙得多。表面上我是個白領,實際上只是個高級民工。”
時刻都感到巨大壓力的趙爽,越來越發現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多麼好”。尤其是看到大學時的好朋友考上公務員後,“可能從工資上看她沒有我掙得多,但人家正規呀,不僅有五險一金,每逢年節經常是大包小裹的往回拎。”
終於在畢業5年後,“身心俱疲”的趙爽決定要讓自己過得輕松一些,雖然她知道社區工作不會太容易,但“給政府打工靠譜”的想法支橕著她,直到這次考中。
社工未來“潛力”無限?
作為一名碩士生,陳達說,以社工這個職位為起點,她正“邁向未來的目標。”
在畢業前,陳達對找工作一直很有信心。“碩士還不好找工作?”然而畢業後她纔發現,“就業真挺難”。陳達說的不是去企業找工作,而是考公務員。在她的觀念裡,讀碩士時學的行政管理專業,很適合在政府工作。
當看到社工招聘的消息時,一心想要進入體制內的陳達,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這個職位有潛力,因為它有成為公務員的可能。在報名時我就打聽過了,現在社區主任有機會通過考試成為公務員。”在道裡區民政局,有工作人員告訴她,最近兩年已有13位社區主任通過考試成了公務員。這更堅定了她報考的決心。
按照陳達的規劃,先在社區好好乾,爭取當上社區主任,然後再通過考試最終成為公務員。“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曲折、漫長。”但陳達覺得,“不管怎麼樣,我就是要進入體制內,就是要成為公務員!”
“為以後考公務員增加籌碼”
黑龍江大學應屆本科生關超直言,他報考社工就是為了在一線多鍛煉,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寶貴在哪呢?“社區就是基層,在這裡乾上個一兩年,就算有基層工作經驗了,以後再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時就有優勢了。”
關超說,如今就業難的現實擺在眼前,本科生已經不具有競爭力了。對於一些大學生來說,一般的工作看不上,太好的工作又去不了。在關超看來,考社工無疑最靠譜,既解決了就業問題,又能為未來增加籌碼,“兩不耽誤!”
實際上,想以社工崗位作為跳板,為未來謀劃的考生並不在少數。
(應采訪者要求,文中涉及考生姓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