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兩化』啟程 經濟持續發展GDP首次突破4000億元
2013-01-15 09:18:2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月15日訊 2012年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作出了加快推進大慶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建設的戰略部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大慶市開啟了建設“兩化”城市的新征程。這一年,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嚴峻,國內經濟發展放緩。大慶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突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主線,堅持“全黨抓發展、中心抓經濟、重點抓項目”,積極投身“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以新的更高標准狠抓落實,實現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城鄉功能品質加快提昇、改善民生力度明顯加大、改革開放紮實推進、社會管理切實加強。

  這是豪情激蕩、奮發有為的一年,這是攻堅克難、碩果累累的一年。邁著奠基者的步伐,帶著創業者的堅韌,大慶人昂首走過2012。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GDP首次突破4000億元

  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0億元、增長10%以上,油與非油經濟比重46:54;地方財政收入263億元、增長24.8%;固定資產投資1375億元、增長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0億元、增長20%,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3.9%。

  工業規模效益顯著提昇。完成增加值3150億元、增長10%,其中地方工業增長20%,戰略新興產業增速和規模全省第一。原油連續10年保持高水平的4000萬噸穩產;120萬噸乙烯改擴建、60萬噸聚丙烯二期等建成投產;忠旺新型鋁材等龍頭項目加快建設,沃爾沃整車基地項目開始設備安裝調試,伊利六期4.5萬噸配方奶粉等項目達產達效;經開區晉昇為國家級經開區,園區工業佔地方工業比重提高到70%。

  現代農業邁上新臺階。完成增加值153億元、增長15%。糧食產量130億斤、增長17%,綜合生產能力居全省前列;“三退三進”全面推開,規模化養殖比重提高到60%;棚室新增6萬棟、總量20萬棟、果蔬產量30億斤,冬季果蔬自給率達到60%。

  服務業呈現快速發展的好態勢。完成增加值610億元、增長15%。新興便民商業網點增加3000個,旅游收入增長30%。

  城鄉品質功能提昇 重點項目投資384億元

  頂層規劃設計更加完善。進一步確定了城市總體定位、布局和品質等頂層戰略,規劃前瞻性、科學性和權威性明顯增強。

  城市基礎功能進一步提昇。實施重點建設項目203個,完成投資384億元,新增建成區7.8平方公裡。鐵路東西兩站等重大工程順利推進,油立方遷建等36個城建大項目竣工;城區70條道路竣工通車;農村新造林15.8萬畝,城區新植樹1000萬株,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2%。

  小城鎮和示范新村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經濟重鎮的承載功能進一步增強,16個示范新村建設穩步推進。

  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3500個網格單元全部實現定位定人定責,市區重點要害部位實現視頻監控全覆蓋,主城區主次乾道保潔清雪機械化作業率提高到70%。國家環保模范城通過新國標復檢,國家衛生城順利通過復審,全國文明城市指數測評列127個參評城市第17位。

  改善民生建設力度加大 城鄉居民收入高於GDP增速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5425元和11500元、增長13%和24%,均高於GDP增速。

  社會綜合保障更多地惠及百姓。城鎮新增就業4.4萬人,被評為全國創業先進城市;“五險”擴面淨增8.4萬人,新農保和城居保人數達到49萬人,新農合人均籌資額提高25%,企業離退休人員工資人均增長14%,市區最低工資、城市低保標准分別提高32%和12%;改造農村泥草房1.6萬戶,建設保障性住房180萬平方米,城鄉10萬多人口改善了住房條件。

  城鄉公共服務更好地滿足需求。新建改建城鄉公辦幼兒園9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12所,大慶成為全省唯一的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新建改建村衛生室183個,市級醫院與國內外70所名院714位專家協作共建;新建改建112個社區和村綜合文化場所。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正式納入國民基礎教育體系;新增老年人日間照料室40個、新增養老機構9家;新開通公交線路8條、增投公交車輛550臺。

  重點領域改革有新突破 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62億元

  重點領域改革有新突破。啟動推行“一委一站一會”模式,將市區29個街道和200個社區整合為70個新社區;出廠價格銷售的380種藥物覆蓋社區和鄉村衛生院所;6家文化院團轉企改制,文體旅集團順利組建,被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全面完成128萬公頃農村集體土地確權。

  對外開放有新進展。全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62億元、增長21%;外貿進出口總值28億美元、增長30%,實際利用外資5億美元、增長19%;城市形象廣告片亮相紐約時報廣場“中國屏”,入選“2012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社會管理改革取得重要進展 20萬外來人口成為新市民

  社會協調機制運行順暢有力,全年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萬件次,調處成功率達98%。

  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取得重要進展,在全省率先推行居住證制度,20萬新市民有了家的歸屬感。

  社會保持和諧安定,八類主要刑事案件下降10.3%,生產事故下降49.8%,市民安全感提高到98.4%,成為首批25個全國質量示范城市之一。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