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死在編制裡』成流行語 畢業生患『體制崇拜癥』
2013-01-16 10:00: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凌國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6日訊 1月4日,哈爾濱448名事業編制環衛工正式上崗。此前招聘共有2954名本科生、29名研究生成功報名。其中22名研究生落選,主要是對環衛工作認識不夠。落選者之一的王洋稱熱衷體制內身份不僅為穩定,而且落戶到城市會帶來就業、教育等優勢,“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編制裡。”

  “死也要死在編制裡”表露的不僅僅是對於編制的偏執熱衷,更多的是對於城鄉二元化格局下權利落差的無奈,以及對於更宏觀層面上的社會公平保障機制的內心渴望。

  公務員[微博]、事業編制等“體制內”職業由於其特殊地位而形成的社會地位、優厚待遇、穩定性、發展上昇空間、福利保障等一系列職業優勢,使得這種“體制內”職業成為廣大高校畢業生首選的香餑餑,“國考”“公考”不斷創新高的報考人數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即便公務員的“金飯碗”不易獲得,退而求其次,事業編制的“銀飯碗”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由此城管工作人員、掏糞工、環衛工等看似“低端”的職位,同樣受到包括碩士在內的高校畢業生的熱捧,也就合情合理了。就像有段子調侃的,“姐掏的不是糞,是編制”,而編制對應的是工作穩定和待遇優厚,重要的是“旱澇保收”,一般情況下不用擔心“下崗”。

  對於“死也要死在編制裡”,我們不應簡單批判其具有“體制崇拜癥”,不妨從更加宏觀的層面考慮,為何公務員、事業編制甚至國企等“體制內職業”成為包括高校畢業生在內的社會各界首選職業?如果僅僅是考慮薪資優渥,一些私企、外企的薪資甚至比這些“體制內職業”更加優厚,高校畢業生為何偏偏選擇掏糞工、環衛工等看似“低端”的職業呢?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其他諸如社會地位、工作穩定以及上昇空間等,“體制外職業”很難像“體制內職業”一樣提供給求職者。

  “死也要死在編制裡”表現出來的話外音,說到底是對公民個人合法權利的一視同仁和不同性質職業所獲待遇的同等看待。從個人來講,以戶口為核心的城鄉二元化帶來的“權利差序格局”亟待改善,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亟待建立健全,為個人發展打造公平的社會環境。從職業選擇的背景來看,職業不應因為“體制內”和“體制外”之分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對待,所有的職業都應獲得平等的社會資源和發展空間,這同樣是公平正義的題中之義。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應該成為公共部門不懈努力的目標。“死在編制裡”的多重含義,說到底是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渴求,是對社會公共資源均衡化分配的呼吁,是對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促進公共服務優質均等提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政府職能轉變的殷切期待。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