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17日訊 從磨盤山水庫到哈爾濱平房區淨水廠的距離有多遠?答案是176.53公裡。這個數字不僅寫在輸水工程的紙面上,也踩在哈市供排水集團磨盤山輸水管線處32名巡線員腳下。為確保哈市上千萬市民的飲水安全,他們整日行走在深山中。16日,記者跟隨磨盤山輸水管線張地局子管理所的巡檢員,親身體驗了他們的辛苦。

准備下井檢查
8人看守著45.6公裡供水管線
磨盤山輸水管線工程始建於2004年,起點為磨盤山水庫輸水口,終點為哈爾濱市平房區淨水廠,全長176.63公裡,沿途共有管線檢查井室588個,閥門559個。張地局子管理所管轄的供水管線總長45.6公裡,是所有管理所中管轄片區地形最為復雜、管線巡視難度最大的一處。該所有8名巡檢員,4人一班分為2班,每周輪換一次。
16日6時30分,張地局子管理所的巡檢員們准時起床,7時開飯。花卷、稀粥和小菜,簡單的早餐,大家都吃了很多。所長張立彬神秘地說:“到了中午你就知道大伙兒為什麼吃這麼多了。”早飯過後,簡單開個早會,張立彬、宋清岩、李強和劉波4名巡檢員帶上設備坐上越野車,出發前往今天的巡檢地點。

記者孫海穎穿行在雪原上
每天徒步10公裡雪中踩出一條路
車行25分鍾,來到開發屯和寶山鎮交界處。張立彬介紹說:“這裡的10個排氣閥門井都在山裡,我們要開始腳走啦。”莽莽雪地中只有一條羊腸小道,這是巡檢員們踩出來的。山風刺骨,雪深過膝,來到71號排氣閥井前時記者已經氣喘吁吁。巡檢員們紮緊安全繩下井檢查。5分鍾後,6米深的井下傳來聲音:“排氣閥門正常,沒有漏水點,壓力正常……”井上的張立彬脫口而出:“正常就好,上來吧。”
張立彬說:“我們每天巡檢井室,至少要徒步10公裡以上。但讓我們感到最苦的是要工作一周纔能回家,家裡有事都趕不上。”巡檢員檢查返回出發地時,已經是13時。張立彬說:“現在你知道我們為什麼早上吃那麼多了吧,中午的吃飯時間不固定,早上多吃點纔能多扛會兒。”在車上簡單吃口面包,巡檢員們又向下一個井室出發了。
及時發現漏點避免市區大面積停水
檢查完所有井室返回駐地時已是晚上6時。張立彬說:“這趟管線是哈爾濱市區的主供水管線,出現一點故障就會影響整個哈市的供水需求,容不得半點馬虎。”每天巡檢很枯燥,但巡檢員們說:“枯燥點好,這就證明沒問題。2012年4月初我們發現一處閥門滲漏,為了不影響供水,我們和檢修人員決定帶水作業。換完閥門,我們都滿身是水。冷是冷點,但沒影響供水就好。”巡檢員宋清岩口氣透著自豪。
磨盤山長輸管線處副處長何榮均介紹,該處共有4個管理所,巡檢員共32人。2011年,集團投入一百餘萬元購買了一套3M地理信息系統,可通過紅外線監測輸水管線井室,但為了確保供水線路安全,人工排查的工作方式仍將長期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