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市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2013-01-17 10:08:52 來源:東北網-佳木斯日報  作者:孫婧 孫立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7日訊 佳木斯市堅持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方向,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總體要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積極引導農村居民向中心村、城鎮、縣城集中,佳木斯市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可喜局面,新農村建設進入一個加快發展的新時期。

  去年,全市新增大型農機合作社30個,水稻、玉米兩大作物播種面積實現“雙百攀昇”,示范帶、示范區、示范田農業現代化水平基本上實現與農墾同步發展。農業生產又獲得特大豐收,糧食總產預計達到84億公斤以上,實現九連增。農業水利化、機械化、科技化、合作化、產業化、市場化、城鎮化、生態化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傳統農業加速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特別是全國現代農業現場會在我市召開,標志著佳木斯市農業現代化水平進入全國領先行列。

  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在上年9048元基礎上,去年預計突破萬元大關,連續9年保持較快增長,收入水平和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由於政策和環境等方面因素,農民政策性轉移收入,工資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在一些中心村、中心鎮、近郊村鎮及經濟發展較快的地方出現較快增長趨勢。郊區西格木鄉平安村,現有企業15戶,土地實現整村流轉,去年,全村總產值實現1.12億元,人均純收入13350元,村集體年收入150萬元,村集體積累1000萬元。目前,全村農民基本實現打工不出村,賣糧不出村。樺南縣新慶村在村黨支部書記帶領下,全村由窮變富,全部消滅了泥草房,並出現了千萬元戶、百萬元戶,許多農民成為小老板和致富帶頭人。

  新農村建設提檔昇級。表現為“四個轉變”:由分散建設向集中建設轉變,由典型示范向全面推進鋪開,由舊村改造向整村整鎮推進提昇轉變,由政府投入為主向多元投入轉變。去年以來,各縣(市)區由搞試點向縣城、鄉鎮所在地和中心村集中建設,重點投入。全市重點建設7個中心鄉鎮,16個中心村。目前,已建成較高標准的四星級、五星級村22個。富錦市二龍山鎮,采取農民自願、政府扶持、村企共建、市場運作的方式,初步探索出一條政府出政策、搞服務,企業出資金、搞建設,農民出舊宅、住新樓,三方合力推進農村城鎮化的新路。計劃到2016年,基本實現全鎮49個村屯整體搬遷到鎮所在地,將二龍山鎮逐步建成規劃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備、社會事業配套、服務功能完整、產業特色鮮明、適宜人居創業的商貿流通型城鎮。目前,已有7個村屯700戶農民整村搬遷到鎮內居住。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發展方向。出現了政策扶持,以獎代投;城鄉互動,以城帶鄉;村企共建,以工促農;集體和個人自籌,自主開發;金融支持,合作開發;資源共享,場縣共建等多元投入新局面。初步統計,去年投入到新農村建設方面資金7億多元,新建農民住宅樓100多棟,別墅33棟,改造舊村110個。

  農村環境面貌發生明顯變化。據了解,去年農村環境衛生與往年相比有較大變化,各地抓得力度都比較大,成果也比較明顯。全市100%鄉鎮、100%行政村和90%自然村屯通上了水泥路,縣級以上公路實現100%綠化,鄉村公路實現85%以上綠化,三分之一行政村實現“四旁”綠化。全市(不含市區)有垃圾堆放場行政村達到80%,糞便、柴草堆放場均超過65%,柴草垛出村達到38%,行政村亮化率達到25%,主街和邊溝硬化村屯達到48%。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