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臉盆水桶齊上陣 自己動手做冰燈(組圖)
2013-01-17 14:08:1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宮玉范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7日訊 自己動手做冰燈對哈爾濱稍微年長一點的人來說都不陌生。早年,水桶還叫“喂得羅”。用“喂得羅”凍好圓柱形的冰模子,然後在冰模子裡鑿洞放蠟燭,這就是原始的冰燈。近日,哈市南崗區龍江社區組織居民自己動手做冰燈,大家在歡聲笑語中重溫“喂得羅”時代的記憶。

凍冰前做裝飾

開始凍冰
 

  11日,天氣寒冷,一大早55歲的張玉琴就提著水桶來到社區,與她同來的還有46歲的李亞茹、51歲的趙如珠。李亞茹拿來了臉盆而趙如珠端著飯盆,她們都是來社區凍冰燈的。張玉琴告訴記者,小時候家裡買不起冰棍,就用大碗放糖凍冰塊吃,冰塊可硬了,用牙一咬咯崩咯崩響。那時還用臉盆凍冰燈玩,冰凍實以後把盆放爐子上坐一下,四周融化後冰就扣出來了。然後再在冰上撒雪栽塑料花,一個很好看的冰燈就做成了。李亞茹家離江邊很近,小時候她常去江邊把一塊塊晶瑩剔透的冰抱回家,然後在冰塊上鑿坑,粘上蠟燭,看燭光在冰塊裡跳舞。趙如珠說,我小時候鄰居們都管水桶叫“喂得羅”(俄語水桶音譯),那時候住平房,過年沒啥玩的,家家都拿“喂得羅”凍冰燈,年三十或者正月十五晚間點上蠟、貼上剪紙,很有氣氛。

冰燈做成了


曬曬成果
 

  大家一邊回憶一邊將手裡的家什——桶、臉盆、飯盆、鐵飯盒、塑料瓶裡接滿水,龍江社區書記王春燕拿出事先准備好的絹花、小燈籠、熒光棒、剪紙等分給大家,用以裝飾各自的冰燈。各種器具接滿水後,大家說笑著將它們分別放在社區門前的空地上並按各自的興趣紛紛擺上裝飾物,只等冰燈快點凍實。

  14日,王春燕與社區主任張曉梅早早地來到社區,她們把所有凍冰的家什都搬進屋放在暖氣旁烤著。居民老張拿來扁鏟和螺絲刀一邊敲打桶身一邊撬縫。10時許,小區居民陸續來了,13歲的安然和11歲的張琪瑄也抬著水桶出現在大家面前,小哥倆聽說可以去社區做冰燈,一大早就特意凍了一桶冰。老張拿著扁鏟幫他們把冰撬動,兩人隨後抬著桶高高興興地來到院中,安然把桶放倒,用力抬起桶底,只聽嘩啦一聲,一塊圓柱形的冰滑出水桶,冰塊裡夾著五顏六色的碎紙,很是漂亮。

冰燈做好了

一起把冰燈倒出來


  張玉琴的冰燈上貼著大魚,李亞茹的冰燈上貼著福字,趙如珠的冰燈裡插著絹花。張玉琴指揮安然和張琪瑄把冰燈擺放好,李亞茹幫著趙如珠使勁敲打著盆底。經過15分鍾的忙碌,所有的冰燈都被扣出來了,張琪瑄抱抱這個捧捧那個,愛不釋手。他對安然說:“一會兒回去,咱再凍一個!”安然衝他使勁點了點頭。

  張玉琴說:“很多年都沒自己做過冰燈了,一是住進樓房沒地方凍了,二是現在的玩具太多,孩子們都不玩這些了。今天親手做了一次冰燈,真是感覺又親切又好玩。”


 小哥倆玩得興高采烈

  王春燕說,哈爾濱大規模、有組織地制作和展出冰燈始於1963年,人們利用盆、桶等簡單模具自然冷凍了千餘盞冰燈和數十個冰花,於元宵佳節在兆麟公園展出,轟動全城,形成了萬人空巷看冰燈的盛大場面。哈爾濱人骨子裡有一種冰燈情結,雖然現在街頭的冰燈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但社區居民還是念念不忘自己動手做冰燈,因為這是一次交流、一種懷舊、一份樂趣。這樣的活動,社區以後還會繼續搞。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