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8日訊 近日,哈市首批200個出租車乘降點已經建設完成,預計春節後陸續投入使用,並逐步引導出租車駕駛員在乘降點上客、下客。乘降點充分發揮功能的前提是分布密度合理,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基礎上,起到規范出租車停靠行為的作用。據悉,今年哈市還將建設1000個乘降點進行“加密”,使乘降點間距縮短至200米左右。
規范出租車停靠行為
“那天我正常開車,可前面出租車突然停車拉客,只能急剎車應對,差點追尾。冬天路面太滑,這樣開車真危險。”一位司機向記者訴苦。近日記者走訪時,看到過多起類似事件——路邊有乘客招手,出租車便急停,個別司機甚至不將車輛靠邊,後方車輛只能緊急避讓,易引發交通事故。
這樣的情況,可能會隨著出租車乘降點的出現而改變。“出租車乘降點旨在解決出租車隨意停靠的問題,只能在乘降點上客、下客,並通過即停即走的方式緩解交通擁堵。”市出租汽車管理處副處長蔣興說。
據介紹,目前在部分外國及我國部分城市和地區,出租車乘降點已經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特別是在香港,路面狹窄的街道上乘降點使得車輛停靠有規可循,交通秩序井然。”蔣興說道。
一二類街路率先布點
從去年開始,我市首批200個出租車乘降點開始建設,近日,這些乘降點已經建設完成,“僅有少部分由於所處地區條件所限,並未通電,燈箱和召車燈還無法正常使用。”蔣興說。
據了解,首批200個乘降點主要建設在市區一二類街路,包括友誼路、新陽路、長江路、宣化街等,這些街路或是車流量較大,或是禁停路段,“按照規定,在禁停路段車輛不允許停靠,所以車輛在禁停路段上客、下客其實是違規行為。乘降點的設立,將解決這一問題。”蔣興說。
在200個乘降點中,還包括3個出租場站,分別為萬達廣場站(道裡區)、樂松廣場站、融府康年站。場站與乘降點不同的是,規模更大,可允許車輛候客。同時,每個乘降點都配有燈箱,燈箱上方還安裝了召車燈,當夜間市民候車時可按下按鈕,召車燈便會點亮,告知過往車輛此處有人打車。
高密度設置方便租乘
“雖然200個乘降點已經建設完成,但真正投入使用還需要一段時間,預計在春節之後。”蔣興說。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便是密度不夠,倉促投用將給市民出行帶來不便。以新陽路為例,目前僅有8個乘降點,其中從武警醫院至經緯街一側,只有3個。“這段路程4公裡多,乘降點平均距離在1公裡以上,總不能讓市民走很遠纔能打車吧。”
按照規劃,200米是乘降點間一個較為合適的距離,市民走出百八十米就可打車。於是,增加乘降點分布密度就成了今年的主要工作之一。
今年我市計劃新建1000個出租車乘降點,其中一部分對已有乘降點街路進行“加密”,初步規劃主要在新陽路、友誼路、安國街增設乘降點,待達到200米間距後作為試驗街路正式啟用。同時,加快三環內主要街路的乘降點建設工作。目前,乘降點正在選址中。
逐步引導乘降點使用
昨天,記者采訪了一些出租車駕駛員,他們對乘降點充滿了期待與擔懮,期待的是乘降點將使運營變得有序,擔懮的是怕突然啟用受到處罰。對此蔣興表示,行管部門在啟用乘降點時,前期將通過引導駕駛員、市民如何使用乘降點,逐步做到規范使用,給駕駛員、市民適應時間。
據介紹,行業管理部門已經初步制定乘降點管理規定,並制作乘降點圖冊,清晰標明已有乘降點點位,預計在春節過後,以《須知》的形式發放給駕駛員。而後引導駕駛員對乘降點進行正確使用,如啟用初期發現違規行為,以告知、教育等為主,“待經過一段時間後,乘降點布局得到完善,駕駛員、市民對其功能、使用已經熟悉、掌握後,再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對違規行為進行處罰。”蔣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