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24日訊 在綏芬河綜合保稅區,你會拿到這樣一張卡片——『綏芬河市人民檢察院檢企聯系卡』,卡片上用中俄兩種文字標注著綏芬河市檢察院24小時法律服務電話和檢察機關依法行使的法律監督職權等內容。保稅區檢察聯絡室副主任王星告訴記者,可不要小瞧這張卡片,通過它,能夠使檢察機關及時為企業解決經營中遇到的法律糾紛、提供法律幫助。同時,這也是一張維權舉報卡,提示著每一位在口岸經商的商旅人員,如果遇到國家工作人員貪污受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等行為,要及時向檢察機關舉報。
2012年,全省檢察機關把服務非公經濟發展作為服務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著力點,立足檢察職能,延伸監督觸角,強化服務措施,營造發展環境,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檢察機關共批捕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1115件1701人,同比上昇103.5%和115.6%;起訴2040件3046人,同比上昇228.5%和217%。
為非公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就要深入了解非公企業。去年,省檢察院多次組成調研組分赴牡丹江、大慶、雞西、七臺河等地,走訪民營企業38家;深入哈大齊工業走廊、東部煤電化基地、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探訪企業70餘家。
在調研基礎上制定了《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關於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意見》,明確了5個方面15項措施。省檢察院與省工商聯共同召開『服務龍江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座談會』,就檢察機關如何服務非公經濟發展進行交流。齊齊哈爾市、區兩級院向轄區255家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發放征求意見信,了解到企業發展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100餘項,為企業提供幫助、解決實際問題22件。為將服務非公經濟工作落到實處,檢察乾警主動轉變工作方式,為非公企業提供面對面、點對點的法律諮詢服務。截至目前,全省檢察機關建立中小企業服務站(點)234個,有效發揮了檢察室、檢察聯絡室在服務小微企業上的區位優勢。
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需要公正、和諧、穩定的法治環境,對此,全省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努力為企業發展營造『四個環境』。
和諧穩定的治安環境。檢察機關履行批捕、起訴職能,快捕快訴涉企刑事案件。及時辦理企業投訴、申訴案件,做好跟蹤管理、調研分析和通預警等工作。省檢察院為企業投訴、申訴案件開闢了綠色通道,確定專人接待、審查涉企的舉報、控告、申訴案件,依法快訴審查辦結,及時反饋查辦結果。
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檢察機關與有關部門共同開展金融、食品藥品、知識產權、文化產業、信息網絡等領域專項治理,促進各種市場主體和經營者公平競爭、共同發展。對制假售假、串通投標、非法經營、金融詐騙、侵犯知識產權等多發易發的經濟犯罪從嚴從快打擊。
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開展對涉企案件偵查活動監督,特別是對司法機關工作人員違法插手經濟糾紛、濫用強制措施的監督。開展對涉企債務糾紛、勞動爭議、工傷賠償等案件的民事審判活動監督。加強對涉企不服民事、行政裁判申訴案件的受理、立案和抗訴工作,對28件確有錯誤的裁判依據提出抗訴。齊齊哈爾市龍沙區院,龍江、富裕縣院和海林市院在開展民事行政監察與行政執法相銜接的工作試點中,針對執法辦案中發現的食品藥品安全、城市管理、醫療衛生等方面管理風險漏洞和制度缺陷及時向行政執法部門提出對策建議。
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堅決依法查處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向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經營者索賄、受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職務犯罪,查辦煤礦事故涉及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因受賄而瀆職的職務犯罪案件。在執法辦案中,檢察機關均不乾擾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不因選擇辦案時機、執法方式和采取強制措施不當,直接影響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
檢察機關還結合執法辦案,充分發揮預防職務犯罪的職能優勢,綜合運用預防調查、犯罪分析、檢察建議等預防措施,積極開展對涉企案件的案前預防、案中預防及案後預防。全省檢察機關預防部門共出臺為非公經濟服務措施353項,建立檢企聯合預防腐敗機制406項,建立服務非公企業聯席制度178個,有效地消除了職務犯罪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