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5日訊 24日,參加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的黑龍江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的科考隊員吳文會回到了哈爾濱。本次科考我省有5名隊員參加,其他4名隊員將分兩批在春節後開始返回。帶著一身的疲倦,吳文會向記者講述了此次南極科考經歷。
水深探測—海冰上鑽孔
通往南極的
艱辛之路
本次南極科考第一段旅程就很不平凡。2012年10月30日,雪龍號從上海出發,剛到長江口就遇上了雨天外加6-7級風,天氣給雪龍號來了個下馬威,隊員大多數不適應,連領隊都吐了。經過在廣州的短暫休整後,雪龍號進入南海,去迎接大風浪的洗禮。通過巴厘島進入印度洋,雪龍號進入南半球的春夏交季,又接受了近一周3-5米湧浪的考驗。雪龍號避開第一個氣旋,又遇上了另一個氣旋,湧浪最大時達6-7米,科考隊員體會了“驚濤駭浪”,驗證了“去南極難”,暈船嚴重的幾位隊員體驗了“生不如死”。
2012年11月23日,是真正進入西風帶的第一天。天氣黑乎乎霧蒙蒙,又遇上一個氣旋,浪高5-6米,船頭濺起的浪花打在7樓駕駛臺的玻璃上。吳文會和很多科考隊員一天基本都是躺著,已有幾個隊員掛吊瓶了,武漢大學的女隊員劉婷婷暈船最嚴重,吃晚飯時,趴在飯桌上哭了。
艷陽下的冰山
與企鵝相伴
2012年12月30日,科考隊開始在南極陸地作業。本次科考的一個項目是在南極羅斯海“維多利亞地”選址建設我國第四個南極科考站。島上棲息的阿德雷企鵝有成千上萬,每當科考隊員在現場作業時,現場就會吸引眾多企鵝的圍觀。個別頑皮的企鵝甚至會把小工具用嘴叼到一邊玩耍,科考隊員雪峰趕緊跑過去,拿起工具對企鵝說:“聽話,別搗亂了,再搗亂就打你屁股。”
曬成了“非洲人”
2012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的頭一周。由於這裡的紫外線非常強,隊員們的臉都被強烈的陽光灼傷。隊員們一周沒見面,再見面時都很驚訝,大家全變成了“黑人”。王連仲黑亮的大臉開始掉皮,張嘴一笑露出白牙,成了典型的“非洲人”;雪峰剃了光頭,憨厚可愛的黑亮配上光頭黑白分明;吳文會的光頭上長出了不長的白發,臉和鼻子油黑,兩眼和眼角的皺紋是白色,他們說眼角像機器貓。領隊讓醫生給隊員拿紫外線灼傷的藥膏,幾個隊員還專拍吳文會等三人的臉部特寫照片。黨辦主任王建國帶著照相機到吳文會房間並把王連仲、雪峰叫來,一定要把這三張黑臉留下來,說:“南極精神寫在你們的臉上......”
“雪龍號”行駛在太平洋上
2天沒發短信妻子瘦二斤
據吳文會的妻子馬玉潔介紹,吳文會這是第三次參加南極科考,他是科考隊員中年齡最大的。自從雪龍號離開大陸後,她每天都要和吳文會發一次短信。晚上不論什麼時間,不收到吳文會的短信,馬玉潔就不睡覺。當收到丈夫的短信後,馬玉潔立即給在大學的女兒發一個短信,告訴她爸爸平安。
2012年12月30日,吃完晚飯的馬玉潔就開始等丈夫的短信。這一等就是一夜,也沒有接到丈夫的短信。第二天一早,馬玉潔就迫不及待地給極地辦打電話。極地辦的工作人員告訴她,這幾天,南極科考隊員正在搶時間進行測繪,可能沒時間發短信,但是馬玉潔的心依然七上八下的。一直到2013年1月2日的凌晨,馬玉潔纔接到丈夫的短信,得知平安後,她緊張的心纔松弛下來。在等待丈夫短信的30餘個小時裡,馬玉潔幾乎沒吃過飯,上秤一量體重,竟然瘦了2斤。馬玉潔說:“煎熬的滋味真是不好受。”(圖片由吳文會提供)
科考隊員與企鵝相伴
“雪龍號”通過田狀浮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