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滿語人纔培養促進滿族文化發展 為龍江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發展貢獻力量
省政協委員、香港意得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高佩璇
滿族歷史和滿語文化曾經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黑龍江又是滿族世居之地,滿族文化遺存十分豐富,搶救、保護、傳承、開發、利用滿語文化,對於中國尤其是黑龍江省的文化傳承、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滿語存在狀態已處於瀕危境地,加強滿語人纔培養工作非常迫切、意義重大。
省政協委員、香港意得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高佩璇作大會發言。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鑒於此,我在2010年,捐贈給黑龍江大學滿族語言文化研究中心500萬元人民幣,整合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香港意得集團和黑龍江大學三方優勢,對滿語文化進行拯救性工作,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撰寫專著1部,提交省人大第十一屆六次會議建議報告1份,在國家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8篇,獲教育部科研立項2項,招收本科生4個年級,研究生9個年級,有8位本科或碩士畢業生在國家和省滿語研究相關單位就業。
下面,就滿語文化拯救工作談幾點建議:
一、滿語人纔現狀
目前,僅有黑龍江省富裕縣三家子村、黑河市大五家子等極少數滿族村屯中還保留著滿語口語,而可以較熟練進行滿語會話的全省僅有數十人,且都年事已高。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國曾先後分四批培養了專業滿學人纔88人,加上1984年遼寧大學民族班的13人共計101人。前兩屆畢業生因年齡較高基本都已退休,部分畢業生也已轉行。目前全國范圍內能夠進行滿語文教學、研究的人員不過二三十人。滿語文化傳承和研究方面的人纔極其匱乏。
二、滿語人纔培養的意義
1、瀕危的滿族語言的搶救需要滿語人纔
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中,確認了語言遺產在該組織的文化遺產項目中享受著最高的優先權。隨著國際上對瀕危語言文化搶救調查的關注與重視,瀕危滿族語言文化調查研究日趨深入並成為學術熱點,急需大量滿語人纔。
2、浩瀚的滿語文獻資料的整理研究需要滿語人纔
據了解,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和黑龍江省檔案館藏有黑龍江將軍衙門滿文檔案共200餘萬卷冊,內容涉及有清一代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民族、語言文字、天文地理等等,這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珍貴文化財富,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重要歷史資源,同時也是極其珍貴的文物典籍,亟待滿語專家進行挖掘整理和研究。有專家估計,根據現存的滿文檔案數量,需要一百人用近百年的時間纔能完成初步整理翻譯工作。
3、滿族文化研究開發對我省的現實意義需要滿語人纔
滿族文化研究是搶救、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具體實施,還將為人類社會健康和諧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對於研究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完善民族政策以及外交政策、促進黑龍江邊疆文化大省建設乃至中國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和諧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現實意義。滿族深厚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滿族文化如傳統節慶(頒金節、莫勒真大會)、婚俗、葬俗、服飾、飲食、滿繡及工藝品的研究開發,將為黑龍江旅游產業、文化產業等提供新的增長點。所以,下大力氣部署實施滿語人纔的培養工程,不僅是歷史的需要,更是現實的需要。
三、關於培養滿語後備人纔的建議
鑒於此,建議以現有的人纔培養體系為平臺,動員和吸引社會各方面力量,在政策、資金、師資等各方面給予重視和支持,建立滿語人纔培養的教育體系和完善機制。
1、招生方面,有關政府部門及教育機構要加大滿語專業招生的社會宣傳力度,適當降低該專業的錄取分數線,特別是針對有少數民族語言基礎的學生。
2、就業方面,應出臺特殊政策,盡量使滿語專業的本科生、碩士生能夠進入相關部門和機構從事專業工作,在招生就業上形成良性循環。
3、要重視滿語人纔培養的系統性。滿文檔案文獻開發利用、滿族文化搶救調查與研究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對從事本專業的人員有著較高的文化素養要求,既要精通滿語文,同時通曉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充分考慮專業所需要的知識結構,形成本科及以上層次的系統培養機制。同時加強學科建設,把人纔培養同科研緊密結合,形成尖端專業人纔的培養機制。
4、要加強滿語師資隊伍建設,構建一支知識結構全面、學緣結構完善、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措施包括面向國內外引進人纔、加強現有教師進修深造、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包括國際學術研討會、交流會、跨國合作研究等。這方面香港意得集團與黑龍江大學已經合作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還期待政府及社會各方面力量的更大更全面的支持。
最後,相信通過全社會的努力,一定會將我們偉大祖國的優秀歷史文化,當然包括滿語優秀文化遺存發揚光大,為偉大祖國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