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6日訊 (記者 印蕾 張強 楊林川)堅持財政資金向民生傾斜、向基層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繼續實施民生工程,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民生一諾重千金。政府工作報告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加強社會建設的重點和著力點的認識高度,強調要抓好八個方面的30件民生實事。
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顧方紀 攝
王憲魁作政府工作報告。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這30件實事涵蓋就業、社保、住房、教育、醫療、文化、扶貧、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都是與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大事實事好事。
(1)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0萬人,殘疾人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力爭就業率達到85%以上。
醫保全覆蓋。本網資料圖
(2)擴大社會保險參保覆蓋面,提高社會保險保障水平。提高城鎮企業退休人員待遇水平;推進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市級統籌,穩步提高待遇標准。
(3)繼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按上一年度城鄉居民消費支出的30%提高城鄉低保標准,在全省市、縣實行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
(4)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適應人口老齡化趨勢,關愛老年人生活,出臺政策扶持發展社區老年服務產業,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全省城市養老服務機構養老床位率達到2.5%,有80%的城市社區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室覆蓋率達到50%。
(5)健全完善全省范圍內的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政策和異地就醫結算制度,方便群眾異地就醫。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本網資料圖
(6)新開工建設保障房26萬套,包括上年結轉房竣工30萬套,改造農村泥草房22萬戶,節能改造既有建築1000萬平方米,讓更多中低收入困難群眾住上好房子。完善制度、加強監督,確保保障性住房公開透明運作、分配公平合理。
(7)繼續推進“三供三治”工程,開復工項目360個,改造老舊供熱管網750公裡,新增城市集中供熱面積3800萬平方米,中心城市機械化清冰雪率提高到了70%以上。
(8)對在冬季寒冷天氣下作業的城市清潔工和一線執勤交警,給予冬季午餐補貼,確保吃上熱於飯菜,增加御寒熱量。
(9)進一步搞好城市綠化美化,新增綠化面積3000公頃,城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分別達到39%和36%。
(10)大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造,增加城市和城郊交通線路和站點,支持中心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更新600臺大容量公交車,新建1000個公交站,方便城鄉居民出行。支持哈爾濱城市老城區重大基礎設施功能配套建設,適應長遠發展需要。
(11)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新建、改擴建300所公辦幼兒園,解決好學齡前兒童入園難問題。
(12)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標准,努力縮小校際、城鄉和區域間的差別。
(13)各級政府要加大教育專項投入,用兩年時間,全部取消全省1800所農村中小學校的小火爐,都用上暖氣,提高供熱質量,保障學生的衛生和安全。
(14)搞好特殊教育標准化建設,完成20所標准化學校建設,增加10所“醫教結合、綜合康復”實驗學校。
(15)重點加強高職專業建設,建設21個產學研用一體化省級高職培訓基地。全面推進農村職業教育實驗區項目,建設10個農村職業教育改革試點縣;落實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免學費政策,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為地方發展培訓更多實用技能人纔。發展民族職業教育,辦好民族職業學院。
(16)實施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重點建設300個本科專業、22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8個對俄經貿專業人纔培養基地。
(17)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人均籌資達到340元,其中各級政府補助不低於280元。開展20種疾病醫療保障工作,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提高到75%。
(18)建設標准化鄉鎮衛生院60所、標准化村衛生室500個,為300所中心鄉鎮衛生院、83所市縣中醫院配備急救車輛,培訓各類基層衛生人員2.8萬人次。
(19)深入實施人口和計劃生育“惠家工程”,鄉村婦女孕前優生健康免費檢查實現全覆蓋,確保當年計劃生育獎勵費全部兌現、償還陳欠費用60%以上。
(20)關心殘疾人生活,建設現代化的省殘疾人康復中心,開展好全社會助殘活動,讓殘疾人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21)開展好公益性文化活動,推進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建設,提高1萬個網點的服務效能,建設和完善社區文化中心500個。
(22)啟動高山發射臺站基礎設施改造工程,推動五大連池等5個旅游名鎮廣播電視覆蓋工程建設,讓400個邊遠地區村屯的群眾看上清晰的電視節目,解決邊遠地區看電視難問題。
省博物館新館建成效果圖。本網資料圖
(23)推進省博物館新館等重點文化設施建設,搞好市縣藝術館(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達標建設,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24)把大興安嶺南麓特困片區的11個縣、500個村作為重點,實施片區開發和整村推進,實現1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人均純收入達到3500元以上。
(25)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加大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扶貧開發力度,力爭少數民族村人均純收入增長10.5%。
(26)在城市建設服務設施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示范社區100個,在農村建設500平方米以上示范社區100個,全省城市社區達標率達到72%,農村社區建設啟動率達到75%,讓社區群眾生活更方便。
(27)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對食品藥品生產和銷售逐步實現“來源可溯、流向可追、質量可控、責任可查”,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用藥安全。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本網資料圖
(28)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社會治安監控手段,推進公安聯網平臺和社會資源整合共享平臺建設,省到市地的完成率達到100%,市地到縣區的完成率達到30%,全省完成報警監控設施建設的行政村達40%以上。
(29)大力實施安全生產發展戰略。生命財產安全不能並列,必須堅持人的生命安全第一,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堅決關停不符合國家標准的各類小煤礦。加大高科技監控投入,強化管理手段對煤礦、道路交通等重點領域,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監控,有效防范和遏制各類安全事故。
(30)加強信訪工作,堅持領導接訪制度,開展遠程視頻接訪工作,提高辦理效率,方便來訪群眾,及時處理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