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月28日訊 學校離家遠,孩子上學家長沒時間接送,送子車的出現給孩子們提供了方便,給家長減輕了負擔。但近年來,由送子車引發的安全問題也讓家長十分擔懮。在今年的省政協會議中,送子車監管問題再度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許多政協委員針對哈市的送子車行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市場准入制度要更加嚴格,送子車的通行力度應提高,給予送子車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等建議,或將對哈市送子車行業的監管有所啟發。
記者調查:准入門檻低 存在形式多樣
目前,哈市共有送子車企業34家,共有車輛1816輛,行車路線百餘條。車型主要是福田、金杯、微型小面包等。從業人員2300餘人,日搭乘學生3.2萬人。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除了部分私立幼兒園、民辦學校擁有自己真正意義上的校車外,大部分都是個人所有,車況參差不齊,個人車輛“掛靠”現象依然存在,作為帶有半公益性的送子車行業急需調整和完善管理。
記者在走訪過多家送子車企業後發現,受扶持政策、資本運營實力等因素的影響,送子車行業存在諸多問題。去年9月,我省《校車安全管理辦法(草案征求意見稿)》開始面向社會征求意見,送子車的管理參照此校車標准。
依照此規定,哈市的送子車大多數不達標。特別是一些微型車,安全指標極低。
依照相關規定,送子車公司自購送子車數量應達50輛以上。在哈市,仍有很多送子車企業達不到這個基本的硬性標准。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哈市仍有部分車輛是駕駛員的“私家車”,以“掛靠”的形式給送子車企業“乾活”。盡管這是違規行為,但行業內已默認了這一現象的存在。有關業內人士表示,在現行的政策下,無論是政府部門、學校還是私營企業,誰都無法獨自橕起送子車服務這個市場。
除了管理方面的問題之外,送子車的高運營成本問題也一直困擾著行業從業人員。“送子車,既未歸入公交車類,也未並入出租車類,不在國家正式營運車的序列當中,一直都按租賃進行管理。”哈爾濱金苹果接送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郎阿娜說,送子車帶有公益性,但由於處於這種“尷尬”境地,送子車企業一直享受不到油價上漲補貼等國家行業政策的補貼。“不僅如此,送子車每年還有三四個月的寒暑假要閑置。”郎阿娜表示,每年近三分之一的時間閑置,直接造成了送子車企業收入少、運營成本高、利潤低的現狀。
另外,送子車行業還要承擔高額的承運人責任險。為了提高送子市場抗風險的能力,這部分保險金已經從20萬元提高到30萬元,使得送子車企業的經營更加艱難。
委員建議:嚴格准入制度 整合現有企業 給予優惠政策
針對哈市送子車行業存在的問題,民盟省委建議,要制定嚴格的市場准入制度。對於不符合校車標准的應全面叫停,一律退出市場,在更新和新增車輛時嚴格執行國家校車強制標准。同時,整合現有送子車公司,實行股份制或實施兼並,成立專業的公司,納入公交管理。政府出資結合企業籌資、融資購車或租車,並搭建覆蓋全市的校車線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省政協委員孫志勇在提案中建議,加大送子車的通行管理力度。孫志勇認為,應由政府牽頭,聯合公安局、交通局和教育局等相關部門加強對送子車的統一監管,對送子車的安全標准、司乘人員的上崗資質等要制定出一套完備的管理制度。
民盟省委建議,哈市應盡全力推進實施,明確送子車的優先通行權,把保障送子車優先通行作為道路執勤工作的重要任務。允許送子車享有公交車的通行權,允許在公交專用車道通行。在未設置校車停靠站點的路段可以在公交站臺停靠。同時,嚴厲查處送子車交通違法行為,特別是鄉鎮、村屯等監管執法較弱地區。
孫志勇表示,“送子車本質與校車相同,同樣具有社會公益性,政府對這一行業應適當‘伸手’幫一把。”孫志勇建議,可適當給予送子車企業一些經濟補貼和政策上的優惠,比如在寒暑假期間對送子車臨時開放旅游等客運市場,一些學校開運動會、郊游時也可同送子車企業訂車,既能增加其收入,又能補充市場運力。
民盟省委同樣認為送子車行業的有序運營,政府應該完善相關的優惠政策。民盟省委建議,政府可充分利用稅收杠杆、財政補貼等政策工具,支持專用送子車的推廣和普及。在實現學生支出不高於目前水平的前提下,保證經營者有合理利潤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