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9日訊(記者 楊林川)黑龍江是糧食總產量和商品糧全國“雙第一”省份。但目前我省政策性農作物種植成本保險承保覆蓋率低,而制約保險承保覆蓋率的重要瓶頸在於地方財政補貼壓力大,制約了“三農”建設能力的提昇。為此,省人大代表、中國人保財險黑龍江省分公司總經理張偉建議,進一步爭取中央財政對我省財政補貼支持力度,同時提高省財政補貼比例,減少縣級補貼比例,從而擴大我省政策性種植業保險的覆蓋面。

省人大代表張偉。東北網記者 楊林川 攝
張偉表示,我省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目前我省政策性農作物種植成本保險承保覆蓋率僅為38%,與第一產糧大省和第一商品糧大省的位置很不匹配,遠低於的全國54%的平均水平。制約保險承保覆蓋率的重要瓶頸在於地方財政補貼壓力大。目前,我省保費補貼比例省財政為25%,縣級財政為15%,農民承擔20%,縣區級財政負擔大,降低投保能力,影響保障覆蓋面,嚴重制約了“三農”建設能力的提昇。
張偉認為,擴大我省政策性種植業保險的覆蓋面,既可放大國家支農惠農政策效應,又可為我省鞏固提高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提供保障。為此,應著力解決制約政策性種植險發展瓶徑。
張偉建議,應進一步爭取中央財政對我省財政補貼支持力度。一是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協同推進”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對農業保險工作的組織領導,進一步擴大政策性種植業保險投保面積。二是改造政策性農作物種植成本,通過提高每畝保險金額,水稻由200元/畝上調至350元/畝,玉米由145元/畝上調至250元/畝,大豆由120元/畝上調至200元/畝,保費由15元/畝上調至25元/畝,增加保障程度,最大限度保障農民利益。三是提高省財政補貼比例,由25%提高至35%,減少縣級補貼比例,由15%降低到不超過5%,以減輕縣級財政壓力,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同時作為農業大省積極申請提高中央財政補貼比例。如省財政緊張,可先降低產糧大縣補貼比例、緩解大縣財政壓力,再陸續到位、逐步在全省推開。四是充分發揮國有保險企業網絡服務優勢和長期良好的政企合作關系,不斷增加政策性種植業保險的承保面積,提高三農保險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