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0日訊 就在霧霾天不定時出現的當口,春節要來了,鞭炮解禁的日子近在眼前,很多市民開始擔心,燃放煙花爆竹會使PM2.5濃度進一步加重,再度創下極值。據全國環境監測數據顯示,去年除夕夜燃放煙花爆竹,使北京、上海等各大中城市監測出的PM2.5數值紛紛爆表,而我市當晚的PM2.5濃度則翻了35倍之多。
鞭炮污染猛於尾氣?
去年除夕夜PM2.5翻漲35倍
記者從哈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站了解到,每年春節期間,哈市的空氣質量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或中度污染、或重污染,主要原因則是煙花爆竹的燃放,使得污染物被集中排放到空氣中。去年,我市在除夕當天采用9個監測點對空氣質量進行PM10的監測,其中,在道裡區建國街和香坊區和平路兩個點位進行了PM2.5監測試點。除夕下午3時,監測的PM10均值為54,當晚22時,PM10均值上昇為1100,濃度是白天的20倍;而當天下午3時,兩個監測點的PM2.5均值為17,當晚24時PM2.5均值上昇為603,濃度是白天的35倍。
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總工程師白羽軍對此解釋道,煙花爆竹在點燃後,裡面含有的木炭粉、硫磺粉以及金屬粉末在氧化劑的作用下迅速燃燒,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氣體及金屬氧化物的粉塵,在這些污染物中,PM2.5會佔很大比重,成為春節期間影響空氣質量的“罪魁禍首”。這些污染物可通過呼吸系統進入人體,加重呼吸道及肺部的疾病。
傷了著了髒了城市很“受傷”
煙花爆竹在給市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帶來了傷情、火情等事故隱患。記者從哈市多家大醫院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從小年至元宵夜,哈市共有420餘人被煙花爆竹所傷。眼球摘除、面部骨折、全身多處外傷等重癥入院患者多達50餘人,較往年增多。在市五院,僅除夕夜因手掌被“二踢腳”炸傷來治療的市民就有10位,從除夕到初六,該院共收治23名被“二踢腳”炸傷的市民。同時,截至大年初八17時,哈市119指揮中心接警不斷,僅初七的“開門炮”就引起火災18起。
記者從市城管局環衛處環境科獲悉,去年春節期間,為清理鞭炮屑,我市環衛工人共出動4萬餘人次,僅初七“開門炮”那天就出動千餘名環衛工人,清掃作業量比平時多了5倍,平均每天拉出近50噸的鞭炮碎屑,除夕、初五、初七、初八、十五這幾天裡,每天能拉出近70噸的鞭炮屑。春節期間,累計清掃鞭炮屑800多噸。此外,哈市疾控中心預防接種門診統計,由於燃放煙花爆竹,寵物容易受到驚嚇,情緒變得異常激動,被狗、貓咬傷而就醫的人數眾多。
改改老習俗過年更文明
“最近霧霾天這麼嚴重,大伙更不願意使勁放鞭炮了。”近日,鞭炮銷售商馬大哥的同行們都減少了進貨量,他們預計今年的鞭炮市場不會太“響”。據調查,去年我市煙花爆竹批發量比上年同期下降了兩成。
市社會主義科學院科研處萬處長表示,這是一種可喜的現象,過年放鞭炮,是中國人的習俗,可以烘托節日祥和歡樂的氣氛,但是放鞭炮引起火災、誤傷人身和對空氣的影響,對於越來越講究健康的廣大市民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環保網友“天然”認為,燃放鞭炮和煙花,雖然是春節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習俗,但習俗也應朝著文明的方向轉變。道裡區委文明辦主任孫悅春說,單純的“禁放”,勢必造成節日文化符號的單調,進而危及傳統文化的延續,但倡導市民文明燃放和保護環境,應是大勢所趨。
要熱鬧還是要環境?
要習俗還是要文明?
這個春節究竟該咋放炮?
新晚報誠邀文明放鞭金點子
今起,如果您有文明燃放煙花爆竹的金點子、好建議,請告訴我們。
參與方式
本報熱線:84890917
新浪微博@新晚報騰訊微博@新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