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1日訊 1元錢看似很輕,卻如同沈重的砝碼,可以稱出乘車人的公德心。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自從無人售票制度開始的那天起,北三區30條運營公交線路每天都有人向投幣箱中投入各類假幣、殘幣。據不完全統計,這些線路去年一年就收到假幣、殘幣30餘萬元。
“把錢打開再投進箱裡。”18日一早,記者乘車上班時,聽見公交車司機這樣對乘客說。都是一元錢,打開和卷起來有區別嗎?還真有。據公交車司機介紹,他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個別乘客把一元錢撕成兩半來花。
公交公司一工作人員透露,投擲假幣、殘幣的現象從實行無人售票時就存在,至今也沒有杜絕。其中,假幣多是代替一元硬幣的游戲幣,殘幣絕大部分是缺損的一元紙幣。個別乘客把一元錢紙幣從中間撕開,分兩次投進投幣箱乘車。其中最“雷人”的,莫過於我市中通公交公司所屬的一條線路,點鈔員在點算當日運營金額時,竟然找到4張四分之一大小的紙幣,點鈔員把4張紙幣粘在一起,變成了完整的一元錢。司機侯師傅至今仍清楚地記得,他曾經收到一個老太太投進來的0.23元錢。原來,老太太已年滿60周歲,可以享受半價乘車優惠待遇。可她卻找來2個一角硬幣和3個一分硬幣,用透明膠帶固定後當作5角錢投進了投幣箱。這種情況經常讓公司工作人員哭笑不得。
齊齊哈爾市城區內共有30條公交線路。根據客流情況的不同,這些線路每天收到的假幣和殘幣從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嚴重時,一條線路一天可收到假幣、殘幣50多元。近兩年,隨著廣大市民的公德意識逐漸提高,公交車收到假幣、殘幣的數額也開始減少,一些客流不大的線路每天收到假、殘幣不足10元錢。盡管如此,假幣、殘幣的金額也佔總收入的1/100左右。
屢屢被假幣、殘幣坑害的公交企業,開始對乘客產生了信任危機。為防止被騙,司機們研究起了“反假策略”。一位有著十幾年駕齡的老司機,根據硬幣進入投幣箱的聲音就能辨別真假:“一元硬幣投入投幣箱,聲音都很大且鈍,如果是面額較小的硬幣或者是游戲幣,一般聲音不大且較脆。”更多的駕駛員則會要求上車乘客,把手中的紙幣展開後投入投幣箱,防止乘客投入殘幣。針對駕駛員的這些做法,一些乘客表示理解,而另一些乘客感覺沒有受到尊重,發生爭執也就在所難免。其實,引起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公眾的道德習慣問題。只要乘客遵守誠信和規范,圍繞公交車投幣箱產生的矛盾和問題都將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