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哈爾濱黨史紀念館前身是『紅色遺址』 五大看點帶您游展館(高清)
2013-02-21 08:45:5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季佳瑩 姜雪松 范子龍 李鵬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1日訊 “紅色之路”,穿越時空,再現激情燃燒的歲月。昨天,哈爾濱黨史紀念館落成開館,在熙來攘往的中央大街身畔築下一座細細回味冰城紅色歷史的靜謐之所。

  黨史館前身是“紅色遺址”

  哈爾濱黨史紀念館前身是位於西十五道街33號的天馬廣告社。這既是一座保護建築,也是一處革命遺址。建築包括前後兩棟樓,建於上世紀初,其建築外形是典型的歐洲20世紀初期折衷主義風格,整體布局對稱、比例均衡、形式美觀。1933年,共產黨員金劍嘯在後樓的三樓租房開設了天馬廣告社,成為地下黨的秘密聯絡點和左翼文化人士的活動地點。

雕塑“紅色之路”。

  由於歲月侵蝕和年久失修,天馬廣告社遺址一度樓體破損嚴重。2010年,道裡區啟動西十四—西十五道街部分地段棚改拆遷改造,天馬廣告社遺址被政府列入保護性修復。

  據介紹,與金劍嘯烈士生前的革命、抗日活動有關的建築大都集中在哈爾濱中央大街兩側輔街,如西十五道街的天馬廣告社,商市街(現為紅霞街)的大北新報畫刊社,西四道街的一毛錢飯館、哈爾濱口琴社,西七道街的巴拉斯電影院,尚志大街的同發隆百貨店,端街的衛斯理教堂等,目前除天馬廣告社遺址外,其餘均在多年以前消失。因此,保護留下的這處“紅色遺址”意義更顯重大。

  “這裡毗鄰中央大街,地處哈爾濱鬧市中心,是寸土寸金之地,許多商家早就惦記這裡了。”哈爾濱黨史紀念館副館長卞宏哲說,“市委、市政府把這裡確定為哈爾濱黨史紀念館的選址,與這裡承載的歷史文化相得益彰,稱得上遠見卓識之舉。”

  在闢建黨史紀念館過程中,哈市相關部門制訂了周密詳細的建設方案,在完整保留臨街立面的同時,對原有的3層建築進行保護性修繕。不僅讓這座建築的歷史風貌得以完整再現,還在功能上實現了現代化展館的承載需求。

  冰城“紅色展品”集中亮相

場景還原毛澤東居住的頤園街1號會客廳。

  推開厚重的大門,步入黨史紀念館一樓大堂的一刻,讓人眼前豁然一亮,仿佛一步從現實跨進了歷史。腳下是一條由紅色大理石鋪就的彎曲小路,這條“紅色之路”上綴滿了哈爾濱黨史上重要的時間節點:1953、1949、1946……一直上溯到1907年,這一年的5月,哈爾濱工人在全國最早開展了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活動。“紅色之路”的盡頭是一座由兩面黨旗組成的火炬型雕塑,象征著革命的火種在哈爾濱點燃,並燎原開去。

  環繞大廳的弧型浮雕牆上共有8塊大型?銅浮雕,展現了共產主義在哈爾濱的早期傳播、哈爾濱建黨、黨領導的工人活動、黨領導的學生運動、哈爾濱保衛戰、東北抗日聯軍十四年艱苦斗爭、哈爾濱人民支援解放戰爭、“一五”時期哈爾濱工業建設的輝煌成就等內容,營造出清晰的歷史脈絡和氣勢恢弘的氛圍,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哈爾濱是我國工人運動的發源地之一,黨史資源豐厚。這裡是全國最早接受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城市,共產國際幫助建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紅色之路”上的樞紐,東北地區第一個建立地方組織、播撒東北革命火種、黨領導武裝打響抗日第一槍、全國最早解放的大城市,還曾是中共滿洲省委的所在地、中共六大在蘇聯召開的秘密接待站設立地、中共中央北滿分局的誕生地和全國新政協籌備會的主辦地,具有光榮的歷史和革命傳統。中共早期領導人李大釗、周恩來、劉少奇等曾在哈留下從事馬列主義宣傳和革命的足跡。曾湧現出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趙一曼等一批革命英烈。

  “哈爾濱的革命歷史悠久,許多展品、資料都是艱難收集而來的,借展館落成首次與大眾見面。”黨史館負責人介紹說,金劍嘯烈士用過的皮箱是其女兒捐獻出來的,當時幾家文史館都在爭,最終哈爾濱黨史紀念館憑借地緣優勢佔得先機。陳雲、彭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為哈爾濱解放四十周年題詞,這次黨史館落成,題詞真跡也是首次公開展出。

  據了解,目前黨史館展區面積達2100平方米,擁有圖片近千幅,各類文物、展品300餘件,油畫、雕塑等藝術品近百件,全面展示了我黨在哈爾濱民主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光輝歷史。


 

  立體布展再現抗聯露營地

  皚皚白雪,熊熊篝火,白樺林裡是抗聯戰士的簡陋窩棚——這是黨史館二樓的一處“還原現場”,讓人身臨其境的布景再現了當年“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的艱苦戰爭歲月。

  為完美還原歷史,哈爾濱黨史紀念館在多處布展中采取了立體布展還原現場,除抗聯露營地外,還有瞿秋白居住過的地段街福順客棧、馬迭爾賓館召開籌備新政治協商會議、毛澤東主席在頤園街1號題詞等,這些都成為黨史館的精彩看點。

場景還原民主人士下榻馬迭爾酒店共商國是。

  功能齊全將成旅游新景點

  為方便游客和市民參觀,哈爾濱黨史紀念館今後每周二至周日免費開放。目前展覽內容主要集中在二、三層,一樓的大廳將常年用來舉辦各類專題展。

  記者注意到,黨史紀念館兩棟歷史建築之間的空間用玻璃天棚罩了起來,被別具匠心地改造成一處寬闊的黨員宣誓處。

  “哈爾濱黨史紀念館除承擔中國共產黨哈爾濱歷史的宣傳、教育,黨史資料的征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外,還要做展覽的長展常新。”黨史館負責人介紹說。

  記者還注意到,在哈爾濱黨史紀念館門前的“天馬廣告社遺址”的保護牌匾上,留下了獨特的二維碼標識,游客只要用手機掃描,就可自動下載安裝“哈爾濱掌上黨史”程序。

  黨史館負責人說:“未來的哈爾濱黨史紀念館不僅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基地,也將成為哈爾濱開展紅色人文旅游的一個重要載體。”


 

場景還原中央派陳為人傳達“八七”會議精神。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