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2日訊 “中國75%電表被蓄意加速”。日前,一條微博爆料攪熱網絡,一些市民和博友紛紛向市質檢部門和本報進行求證。記者多方求證發現,此帖最早出現在8年前,國家電網曾通過官方微博闢謠。對於市民懷疑自家電表“中招”,市質量監督局回應稱,我市99%電表檢測合格。

資料圖:我沒快跑,是他們造謠
為求證該帖的真實性,記者上網搜索相關信息,發現早在數年前,該帖就流傳於各大論壇。2012年初,該帖在微博上被瘋傳。為此,2012年1月16日,國家電網公司曾在其官方微博上對此事進行闢謠稱:該謠言最早源自2005年的一個論壇帖子,國家質檢總局從未發布過類似信息,帖子涉及的媒體也未發表過相關報道。
對於市民的擔心,市質監局計量處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居民家中使用的電表,均由電業部門統一招標采購。電表在生產時,有質量監督員把關,交貨時還需進行抽檢,正式安裝到居民家裡之前,質檢部門還會進行第三方檢驗。我市99%的電表檢測都是合格的。
事件回放 網上瘋傳“電表被加速”
20日,新浪微博上一條“電表被加速”的“爆料”被博友們瘋轉8萬餘次。“爆料”稱,“國家技術監督局組織力量對全國17個省企業生產的34種電表進行抽檢,結果發現,75%的電表都出現了正誤差,即人們所說的‘走得快’。對家庭正在使用的電表檢測的結果:偏差最大的要快28%,大多數快10%左右,也就是說居民要無端地多掏10%-28%的電費。”
小資料兩種情況可引起電表誤差
一種是電表在運輸、搬運過程中造成螺絲松動等損壞,導致電表誤差。對此《計量法》規定,計量產品要通過檢測合格方可使用。
另一種是計量器具的特性決定的,任何一種計量器具都會出現允許范圍內的誤差。電表使用多年後,由於安裝環境、電壓或人為破壞造成誤差,但通常都是越走越慢,用戶利益不會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