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5日訊 連日來,記者走訪各類職介市場發現,求職者多為18至35歲的青壯年,從哈爾濱市勞動力市場的供需來看,這部分求職者橕起了人力資源市場的大半壁江山。
某投資公司招聘客戶經理,對求職者開出的首要條件是年齡須在35歲以下。招聘人員說,“跑業務”一類的崗位需要員工有旺盛的精力,以及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少的家庭牽絆,相比之下,工作經驗等則可慢慢積累。在與其毗鄰的招聘展位上,一家開發公司對求職者的年齡要求則更低——18至28歲,理由如出一轍。
市人力資源市場最新數據顯示,18歲至35歲之間的勞動者佔用人單位總體需求的近7成。從求職者的年齡構成看來看,求職者同樣以青壯年為主體,與用人需求基本一致。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第二、三產業是勞動力需求的主體,在一定時期內是勞動者就業的主要方向,同時也將成為勞動力就業的主要渠道。市場機制配置勞動力的基礎性作用已經開始顯現,特別是第三產業尤為明顯。
從節後求職者構成看,新成長失業青年、就業轉失業人員、其他失業人員、農村和外埠勞動力所佔比重較大,這部分人員也是今後就業的主要群體。
今年就業市場新動態
技術工種吃香讓老板“等信兒”
記者走訪職介中心,發現技術工種和熟練工種需求很大,求職者有充足的挑選餘地,不少來招工老板被曬在一旁“等信兒”。
在道外區職介中心大廳裡,來招聘的某家具裝潢公司老板從桌後站起,探身向前,與來諮詢裝飾材料打包工職位的年輕男子熱情握手。聽這位老板介紹了半天工作條件和薪金水平,男子思索片刻,想去另一桌問問,起身離開前客氣地留下一句:“老板,我再比較比較,等我信兒吧!”。
在現場,招工老板習慣用語“回去等信兒”幾乎絕跡。招聘者的態度與往年大不相同,一有應聘者靠近,馬上起身迎接,介紹崗位時也不斷強調薪金待遇等優勢。很多熟練工種的求職者有了更多選擇餘地,經常請老板們“回去等信兒”。職介中心工作人員說,每天這樣的情況都不少,過去哪能有這樣的事兒。
求職觀念轉變“騎驢找馬”常見
人群中,一中年男子應聘者手持簡歷,遠遠躲在人群後面不上前。拉住工作人員,希望工作人員幫忙把簡歷遞到招聘單位桌上。工作人員笑勸男子勇敢點,找份工作有啥不好意思?
男子說:“不是不敢上,我來找工作,現在的工作還沒辭呢!我的老板就在前面坐著呢!”無奈,工作人員只好幫忙傳遞。工作人員說,求職者不再孤注一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騎驢找馬”。
招工方法改變“軟待遇”留人
“與往年比,今年企業招人熱情略有減退”,昨天,哈爾濱市人力資源市場有關負責人表示,企業軟待遇逐年提昇,能留得住人,因此,節後用工趨於平穩,未出現明顯用工荒和招工難現象。
近年來,餐飲企業是節後用工荒的“重災區”,但今年稍有不同。談及原因,好彩酒樓的負責人介紹,為了留住員工,想了很多辦法,如給員工過集體生日,經理化身服務員為“壽星”服務。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多用人單位還提供夫妻宿捨、給女員工生理假期等。
市人力資源市場副主任郭雲武介紹,日前的一場招聘會中,一餐飲企業表示,春夏舉辦兩次員工籃球比賽,當即吸引3個男孩,簡單交談後,成功簽下他們。新一代進城務工人員的特征明顯,受教育水平明顯高於父輩,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他們對薪資要求不高,工作環境、住宿條件,乃至企業文化和人情味對他們則更具吸引力。企業也抓住他們的心理,提高“軟實力”留人,避過用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