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7日訊(潘喜超 記者孫曉銳)27日,省博物館在一樓陽光大廳舉行黑龍江省博物館館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展覽之四十二《江河獵手——?魚》特展開幕式。

省博物館展出懷頭魚王。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懷頭魚,學名懷頭?,是?魚的一種,隸屬?形目,通稱?魚。除南極洲之外,世界到處都有?魚,?魚體型差異極大,世界最大的?魚,長達5米,重330公斤,而世界最小的?魚,成體小於10毫米,是最小的脊椎動物。?形目包括35個科,約有2800種魚,相當1/4的淡水魚,1/10全部魚綱的種類。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黑龍江、松花江、嫩江及烏蘇裡江,是大型肉食性經濟魚類,具有生長快、適應性強、市場價值高、貨源少、產量低等特點。懷頭魚味甘性溫,有補中益陽,利小便,療水腫等功效,獨特的強精壯骨和益壽的藥用使它獨具亮點。不僅如此,它更是名貴的營養佳品,早在史書中就有記載,可以和魚翅、野生甲魚相媲美,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特別適合體弱虛損、營養不良之人食用。
本次省博物館展出這尾懷頭魚王是由長嶺湖養殖中心經理董國臣先生無償捐贈的,體長1.7米,重達86斤,品相完好,健康存活,居河川食物鏈的上層,對維持生態平衡,調節物種種間關系,起著重要作用。極具地方特色,擁有很高商業、研究、收藏價值,是黑龍江特色魚中之精品。此次董國臣先生的無償捐贈不僅為2013年社會無償捐贈起了一個好頭,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更為省博物館與全省民眾共同打造“咱們的博物館”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省博物館在得到此捐贈後迅速組織相關科室負責人員,由國內標本制作專家侯福田老師親自操刀,利用傳統假體捆綁填充法,完全自主,歷時一個多月,將其制作成大型自然標本,用於陳列展覽。
懷頭?,過去在黑龍江很常見,但是近幾十年由於捕撈過度、環境污染、天然河流受阻等原因對魚類資源造成了嚴重威脅。省博物館旨在通過此項展覽,倡導人與動物和諧相處,達到天人合一,讓更多的觀眾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及魚對人類的重要性,呼吁社會大眾熱愛、保護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