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4日訊 (記者 李博) 每個人都有美麗的夢想,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對於長年累月堅守在防火瞭望塔上的五常市向陽林場瞭望員於洪寬來說,做一名忠誠的綠色守望者,他的夢想是讓自己守護的這片大森林永遠青翠。
瞭望臺遠景。
大山深處寫春秋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從1982年以來,於洪寬和妻子劉秀香三十年如一日的深深紮根在向陽林場的佳信山上,無論嚴寒酷暑,還是刮風下雨,他都始終堅守在大山深處,為了這片綠色默默地奉獻青春。從昔日風華正茂到如今的兩鬢班白,見證歲月的滄桑,也見證了他那顆忠誠無悔的丹心。
對於生活在繁華都市的人們來說,防火瞭望員的工作可謂與青山綠水做伴,與花鳥蟲蝶為友,充滿了詩情畫意。但這種日復一日的單調乏味,年復一年的孤獨寂寞卻是常人難以想象和承受的。
山上的瞭望臺。
由於瞭望臺位於山頂無法通電,夏季烈日酷暑難當,冬季寒風刺骨難擋,他只能在空間狹小的瞭望臺上不停的跳來蹦去,用這種簡單的運動方式來取暖。口渴了就用冰冷的泉水潤潤嗓子,餓了就啃上幾口硬硬的乾糧,艱苦惡劣的環境給他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凍害凍傷折磨了整整三十年。
從山下的瞭望房通往了望臺的山路是一條羊腸小道,偏僻難行,野草密布,也是野獸經常出沒的地方。在漫長的護林生涯中,於洪寬先後幾次遇上野獸,驚險萬分。一天傍晚,於洪寬拄著棍子下山時,突然腳下踩空摔倒,而當他掙紮著想站起來時,卻發現對面不遠處有一只野豬正盯著他。當時於洪寬嚇懵了,因為他知道一旦這個大家伙發起攻擊,後果不堪設想。他一動不動的死死盯著這頭大野豬,這樣僵持了一陣,野豬看他沒有任何反應,就繼續拱起地來,半個小時後纔慢慢離去,於洪寬長出一口氣,已是一身冷汗。
捨小家為大家
他驕傲,他有個好妻子。防火期正好是春種和秋收的時候,也是他工作最忙的時候,別人家都是男人張羅著種地、收地,只有他的家裡是妻子一個人跑前跑後,家裡家外的忙活,然而賢惠的妻子卻從來沒有過一絲抱怨。
山上的瞭望臺。
三十年,他堅守在大山深處,一到防火期難得回家幾次。每次回家看望年邁的老父親時都帶著愧疚,父親也總是給予他最多的理解,父親生病期間他沒能到病床前盡孝,直到父親病危時纔見了最後一面。現在每每想起已經故去的老父親,他總是淚流滿面,心痛不已。但他深知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的道理,對家人和父母的歉疚只能深深的埋在心底,他只有用加倍努力的工作作為回報。
於洪寬在去往瞭望臺的山路上。
每當人們問他瞭望工作是不是很苦時,朴實的他總是笑著說:“苦啥,這工作總得有人乾啊,你看我原來簡易的瞭望房、洋蠟、收音機,現在都變成磚瓦房,太陽能、電視機了,連以前要走上二三十裡路回場部充電的電瓶,都能在這充電了,還苦啥?”他深情的回望瞭望塔,留戀的說:“只是再過兩年,我就要退休了……”沒有豪言壯語,卻依舊深深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履職盡責鑄忠誠
1993年深秋的一天,他在瞭望時發現了一處火警,此時對講機又出現了故障,只能步行到六裡外的村莊用電話通知場部,但下山走小路用時太長,他毅然選擇了快捷卻最難行的方式——穿山。
火情就是命令,他快速地向村子方向的樹林中衝去,樹枝劃破了他的臉,木棍刺傷了他的腳,火辣辣的痛,這些都絲毫未能阻止他前行的腳步,由於他及時准確的報告,又一次避免了火災的發生。三十年來,他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守著崗位,從未謊報漏報過一次火情火警。
在實踐工作中,於洪寬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只要通過煙霧的濃淡程度就能准確判斷出是稻草燃燒還是林木起火。為了能正確引導撲火路線,他的足跡踏遍了施業區的山山水水、溝溝坎坎,對山間地形地貌和林中的每條小路,他都了如指掌,而且具備瞭望目測距離誤差不超過300米的精確水平,為撲火隊快速准確找到火點打下堅實基礎。
多年來,他觀察生產用火2000多次,准確報告火情150次,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近千萬元,管護區實現了三十年來無重特大森林火災的優異成績;他本人也多次被省、市授予防火系統“先進工作者”,被林業局授予“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這遠離塵世喧囂的“世外桃源”,於洪寬以苦為樂,以苦為榮,朴實無華,無私奉獻,用一腔赤誠默默堅守著崗位,無怨無悔地守望著這片綠色的大森林,守護著幸福和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