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2日訊(記者 趙海)近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網友提出的有關大學生就業、養老、公務員考試和農民工工資等方面熱點問題做出回應。
(資料圖)
網友問: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今年黑龍江省會對大學生創業、就業有哪些扶持?
省人社廳:高校畢業生是我們省經濟建設寶貴的人纔資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牽頭部門,今年我們將為高校畢業生做了10個方面的工作:擴大“三支一扶計劃”等項目規模,派遣一批;開闢基層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鼓勵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吸納一批;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和科研單位,接收一批;依托重點建設項目,招收一批;引導扶持自主創業,帶動一批;組織人纔交流合作,輸出一批;挖掘機關事業單位空編,招聘一批;鼓勵應征入伍,選送一批;開展就業見習和職業技能培訓,儲備一批。
放寬創業領域、登記條件、出資額限制和經營場所限制。按照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則,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未禁止進入的行業和領域一律向大學生創業者開放,登記設立不受注冊資本最低出資額限制,在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程序和合同約定的情況下,允許大學生創業者將其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作為創業經營場所。
制定出臺減稅和免費的政策。持《就業失業登記證》(注明“自主創業稅收政策”或附著《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年度內(指畢業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從事個體經營(國家限制性行業除外)的,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免費方面:畢業2年以內的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國家限制性行業除外)的,按規定自在工商部門首次注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對高校畢業生加大創業培訓力度,加強資金支持。加強各項服務保障措施。
網友問:今年公務員“省考”報名已經結束,介紹一下今年公務員招考的情況,與去年相比有哪些變化?今年采取了哪些措施?
省人社廳:今年全省各級機關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計劃招5023人,省直(含垂直管理單位)招2951人;市(地)招1016人;縣(市)招721人;鄉(鎮)招335人。和去年相比,增加457人,增加人數主要在市縣職位,人社部門已在省內新聞媒體發布公告,並在黑龍江省公務員考試網、黑龍江新聞網、東北網上發布具體招考計劃。
今年的招錄計劃,絕大部分職位放開專業限制,不設置具體專業要求,只要求專業門類。對招錄計劃中有關最低學歷要求,省及市(地)兩級機關的學歷層次一般要求為本科;縣、鄉機關學歷要求為大專。二是設定基層公務員崗位最低服務年限。為穩定基層公務員隊伍,加強新錄用人員基層鍛煉,今年對部分艱苦邊遠縣鄉(含縣級)黨政機關崗位設定3年服務期限,錄用後的公務員服務期滿方可流動。三是鼓勵高校畢業生回鄉報考。為鼓勵生源地考生參加本地公務員招考,今年邊境縣鄉機關以及一些艱苦邊遠縣鄉機關拿出135個職位招錄具有所在縣或地市戶籍的考生。
網友問:黑龍江省是老工業基地,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養老問題也比較突出。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將如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省人社廳:黑龍江省屬東北老工業基地,能源產業和重工業企業多,企業職工多,特別是退休人員比重大。時至今日,當初為國家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建設者們已逐步跨入退休行列。為保障這些人員的老年生活,先後將在國有企業混崗的集體企業職工、“上山下鄉”返城後未就業的老知青、按低保標准領取生活費的未參保集體企業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人員、“五七工”、“家屬工”、未參保的農林牧漁四場職工、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外人員及與企業具有事實勞動關系人員等群體150多萬人納入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統籌范圍,從制度上實現了上述群體的養老保障權益,保證了其退休後的基本生活。
與此同時,我省已於去年7月1日實現了新農保和城居保全覆蓋,把全省的農村居民和城鎮非從業居民納入社會保障范圍。
網友問:春節過後,又到了我們農民工進城打工的時候了,今年對於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有哪些舉措?
省人社廳:為切實解決農民工欠薪這一頑疾,我們將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黑中介”、“馬路中介”等坑害農民工的不法行為,為農民工進城求職就業提供有利環境。二是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通過日常巡查、專項執法檢查、勞動保障誠信評價和年檢,及時發現和處理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行為。三是加大農民工工資投訴舉報查處力度,進一步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公布舉報投訴電話,加強舉報投訴接待力量,發現一起,及時查處一起。開通勞動爭議“綠色通道”,及時受理、快速處理涉及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勞動爭議案件。四是建立和完善預防、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工資支付監控制度、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政府應急保證金制度;建立和完善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強化行政執法與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司法聯動機制,依法懲治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