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4日訊 從幼兒園出來,開心牽著奶奶和施若男的手,臉上掛著淺淺的笑。看到陌生人,開心轉身撲進奶奶懷裡。身高一米一,開心比同齡的孩子長得高一些。“這孩子隨他爸,他爸19歲的時候,身高一米八。”奶奶摸著開心的頭低聲地說。“別看這孩子長得壯,他就愛喝苞米面粥吃咸菜。”每個月720元的低保金,是開心和奶奶的全部生活費。除去690元的幼兒園費,只剩30元。開心的奶奶身患子宮癌,寧願自己吃最便宜的藥,也要讓開心在生活上好一些。祖孫倆的生活,靠施若男和一些好心人的幫助勉強維持著。即便如此,開心從小很難吃到肉,也讓他養成了不吃肉,愛喝粥的飲食習慣。奶奶說,開心很小就學會自立,吃飯的時候都是自己去拿碗筷,吃完自己收拾。

小開心和施若男。
今年53歲的奶奶身患癌癥,可能面臨第二次手術,她一直告訴自己要堅持。僅有4歲的開心沒了奶奶,以後將面臨怎樣的命運,奶奶不願去想。
生日願望:喊一聲媽媽
不愛說話的開心想見媽媽的心願從沒有實現過,生日當天,看著陪著他玩玩具,喂他吃飯的施若男,開心露出了孩子特有的純真笑臉。“喜歡警察媽媽嗎?那親她一下吧!”不願與人交流的開心,只有在與施若男一起時,纔會配合陌生人的提議。當記者指著施若男問“這是誰?”開心說“警察媽媽。”“那你想叫她什麼?”“媽媽。”
將開心摟在懷裡的施若男告訴記者,她曾經想要收養開心,但孩子已上高中的施若男並不符合收養條件。同時,開心的父親雖然已經去世,但他的生母還在,因此,他也不可能被其他人領養。聊到開心的生母,奶奶一聲嘆息。“當初,她跟我說回老家看看,就再也沒回來。留的電話號碼早就是空號了。”雖然開心的生母從沒有盡過做母親的義務,但奶奶並不怨恨她。“她生開心的時候纔20歲,自己還是個孩子。回到老家後,她還能再嫁人。我兒子已經不在了,我不想再毀了開心媽媽的生活。”看到奶奶懮郁的眼神,施若男摟緊開心勸到,不管以後情況如何,她都會照顧開心,讓開心能和其他孩子一樣,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
“孤兒”落戶牽起無血緣親情
“這個孩子挺可憐的,你們就幫幫忙吧。”2009年,奶奶抱著4個月的開心來到先鋒路派出所落戶。然而,父母沒到法定結婚年齡,未婚生子,開心並不符合落戶規定。看到母親離家出走,因為吃不飽餓得哇哇大哭的開心,戶籍員施若男心疼得眼圈都紅了。這是小開心與施若男第一次見面,從此牽起了持續4年的沒有血緣的母子情。
跑戶口手續,聯系駐街單位解決免費奶粉問題,施若男忙活了幾個月,終於把小開心的戶口跟奶奶落在一起,還可以喝到部分免費奶粉。戶籍員的工作忙,施若男忙完了單位的事兒,下了班還經常去開心家裡。“那麼小的孩子,奶奶身體還不好,我對他不放心。”“我惦記他,他也很依戀我。”
施若男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她替奶奶去幼兒園接開心。平時膽小、靦腆的開心撲到施若男的懷裡,拉著她驕傲地跟小朋友介紹:“這是我警察媽媽。”開心眼裡閃爍的亮光,照在施若男眼裡,也印在了她的心裡。“到了換季時就想,開心有沒有足夠的衣服,孩子幼兒園開園,就惦記著給他帶點什麼學習用品和玩具。”在施若男心裡,開心成了她的第二個孩子。
孤獨的孩子,藏著一顆想媽的心
因為子宮癌即將面臨第二次手術的奶奶,不能經常帶開心出門玩。懂事的開心知道奶奶身體不好,也從不主動離開7樓的家到院子裡玩。因為不常見生人,開心很害羞,見到陌生人就會撲進奶奶懷裡,不肯露臉。一次,施若男帶著幾個年輕的義工來看望祖孫倆。看到很多陌生人,開心竟鑽進了臥室床和櫃子間的角落,不管施若男和奶奶怎麼勸,都不肯離開角落。能讓他真正接受的,除了親戚和同學,就只有他心裡的媽媽——施若男。
隨著開心日漸懂事,他開始追問他的爸爸媽媽在哪裡。每次,奶奶只能告訴他,爸爸媽媽在外地工作,賺錢給他買玩具。開心最喜歡玩具,他有一箱玩具,都是施若男和愛心人士送給他的禮物,但他始終沒拿到爸媽給他買的那個。一天,開心突然捧著奶奶的臉連叫了兩聲“媽媽。”奶奶當時一愣,開心趕緊改回叫奶奶。沒多久,他又捧著奶奶的臉叫媽媽。每次聽到開心跟自己叫媽媽,奶奶只能偷偷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