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16日訊 迅速擴張的電子商務,讓實體快遞物流行業應接不暇。每逢網絡促銷,快遞行業必爆倉,我省受到的影響更是巨大。由於我省快遞業處於發展初期,快遞企業正處在從量變向質變的轉型和磨合期。無論是快遞公司的硬件——場地、工具,還是軟件——人員文化素質都無法跟上電商迅速擴張的腳步。此外,沒有成熟的審核准入標准、內部管理規范不健全、外部監管不嚴格等都在禁錮著快遞業方方面面的提昇。追尋快遞產業背後的困局,纔能探求未來行業的發展方向,是擺在每家快遞公司面前的實際問題。

避免丟件給車安個箱上個鎖
硬件之困 派送工具落後倉儲場地面積過小
7日7時許,中通黑龍江分公司道裡區透籠分部負責人李仰清早早上班了。連日來,“三八節”的網絡店慶,分站每天平均要派送500多個快件,“快遞員從早忙到晚,都沒時間上門取件了。”目前,李仰清手下有6個派送員,高峰時段,每人每天要送件百餘個。快遞員王知輝說:“貨站每天派送任務在300-500件左右,遇到‘雙十一’或網絡店慶,則需要派送800-1200件。快遞員只能用電瓶車送件,每次最多能裝三四十件。不敢裝太多,電瓶車不安全,經常丟件,趕上下雪天還容易摔倒受傷。”

快遞員去送件,停在路邊的電瓶車和快遞包裹無人看管。
中通黑龍江分公司總經理楊波表示,每年各快遞公司都會發生郵件丟失的案件,初步估計,省內幾家大型民營快遞公司在此方面的損失每年約達6萬元。如果全省2000餘快遞員全部改用面包車送件,成本太高不說,停車難和配送效率也是問題。應效仿北京和上海等發達城市,派送工具全部改用統一標識的電動帶車棚式三輪車,這樣就能解決在東北地區惡劣天氣下,派送包裹失竊和自身安全問題。
據申通黑龍江分公司副總經理劉連?介紹,除了快遞員派送工具的落後,各大快遞公司分揀中心場地不夠用,分揀設備科技含量不高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近3年,省內龍頭快遞企業,中通、申通、圓通、匯通、韻達等公司的分揀中心,都經過了三四次的移址擴建。比如中通黑龍江分公司廠區操作面積由400平方米簡易分裝場地,擴充為現在的7000餘平方米的流水分揀系統,申通則由最初的市中心500平方米廠房發展為現在的二環外5000餘平方米的操作間,員工由70人增至目前的500人;匯通黑龍江分揀中心則由200平方米擴展到3000平方米,員工由15人增至120人。然而,就是這樣近10倍甚至20倍的擴建速度,仍然無法滿足網絡購買力的驚人增速。目前,幾家大型快遞公司都在為尋求更合適、寬敞的廠址而心急如焚。
“如果能夠政府出頭,企業出錢,統一規劃快遞業物流園區,將是推動黑龍江省快遞行業長足發展的永久動力。”楊波說。
軟件之困 人員文化素質較低管理模式粗放
10日,在中通黑龍江分公司的分揀中心,記者看到分揀員忙得熱火朝天,兩人一組,手持快遞錄入器,逐件掃描、記錄包裹信息。分揀員的工作按照每24小時循環一班,兩班組人員輪番倒班,凌晨交班。如此上班是因為由同一個班組負責同一批包裹的分揀,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便於跟蹤快件,查找問題,確保包裹分揀過程中絕對安全。
中通黑龍江分公司的分揀女工正在分揀快件
“分揀包裹累不累?”面對記者的提問,38歲的李佳慧說:“我們都是附近村裡的農民,不怕累,在這打工每月能賺兩三千,挺知足的。”
對此,楊波說:“目前,各民營快遞企業采取的都是粗放型的人員管理模式,以人員管理為主,這也正是令快遞公司頭疼的事。一方面,快遞迅速膨脹,急需大量物流方面的人纔,另一方面,快遞業不被社會認可,大量大學畢業生不願從事低級、辛苦的快遞業,這就迫使快遞公司選擇可靠、成本低的農村打工人群。為了確保運送過程安全,選擇可靠的人選有時比能力強的科技型人纔更適合現階段的快遞業。”
申通公司負責人劉連?表示,目前大家的觀念並沒有轉變,認為快遞員是比較低層次的工種,因此招不上來優秀的人纔。
匯通黑龍江分公司總經理張龍立則表示,外資跨國快遞公司擁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分揀中心采用全部機械自動化流水分揀,自動識別條形碼,自動分揀,整個分揀中心只由幾名技術工人就能控制,用工荒將迎刃而解,但這套系統的科技含量非常高,我國還不具備該系統的核心技術。
體制之困 加盟制影響企業昇級轉制迫在眉睫
省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0年,我省快遞網絡站點在全省各重要城市全面鋪開,實現省內重要城市間快遞2日內到達。截至2012年底,我省從事快遞業務經營的各類企業及分支機構共計300餘家,比3年前多出近3倍,這其中還不包括以二級加盟形式,剛剛進入快遞網絡的鄉鎮級營業網點。
楊波說:“快遞行業在短時間內的快速發展,與其初始階段采用加盟制的方式有直接關系,加盟制可以讓快遞企業的投遞網絡迅速鋪展,這種投入少、見效快的方式,非常適合初期快速組建民營快遞業的全國網絡。”
“但加盟制也有其弊端。”張龍立說,“加盟商只顧自身利益,導致企業在擴大投資等方面反應遲緩。為了昇級企業,形成合力整體上市,目前,省內快遞公司匯通、申通、圓通都已完成直營轉制——各省會城市的分公司由總公司直接管理,加強監管和服務水平。全省直營網絡正在有序推進中。”
監管之困 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行業標准待統一
據省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快遞業有章可循的行業法規,除了2009年新修訂事實的《郵政法》外,就是2012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快遞服務》新國家標准,但該標准對於很多新發生的行業糾紛的規定和限制不夠准確。比如,現在很多市民選擇利用快遞業郵寄鑽戒、貂皮等貴重物品。按照相關規定,保價快件按照保價金額賠償,未保價物品,按照郵資的3-5倍賠償,目前絕大多數消費者因保價金額過高,而降低保價額度或乾脆不保。此外,就算全額保價,各快遞公司也規定了內部賠償標准,2-5萬元不等,根本沒有相關法律對快件丟失賠償進行詳細解釋。
對此,業內人士一致認為,目前,省內快遞業處於無序競爭和市場淘汰期,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很多。比如快遞業的加盟制,准入方式有待統一;快遞企業的經營場地問題,應效仿江浙一帶的做法,盡快規劃統一的物流園區。有了政府的扶持,快遞業乘勢而上,騰出精力,加大對人員、設備方面的投入力度,進而助推快遞業進入高速、良性的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