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生活資訊
搜 索
被『卡』的消費 如何不再『鬧心』
2013-03-17 15:07:53 來源:生活報  作者:張明超 周際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3月17日訊 近年來,預付卡消費迅速發展,但預付卡消費市場卻亂象紛紜。甚至交了大筆預付款的消費者有“一朝辦卡,便被‘綁架’”的感覺。規范預付卡消費市場,拆除阻礙居民消費的“卡”,不僅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必要舉措,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方面。業內人士揭秘預付營銷內幕,對此一些專家都談了自己的看法——

  消費者的“小賬本”

  “辦卡狂人”圖的是實惠

  “女士,辦張會員卡吧,預付一千能享受每次美發五折的優惠,還送十次免費頭發護理哦……”

  “女士,辦張貴賓卡吧,預付兩千每次用餐能打七折優惠,餐後還有甜點免費供應……”

  “女士,辦張健身卡吧,預付三千有精美禮品送哦……”

  ……

  不知不覺中,在說完第十二次“好的”之後,張帆發現自己錢包裡的卡已經多到塞不下了。除了美發卡、餐飲卡、健身卡,包裡還裝著美容卡、洗車卡、洗衣卡、觀影卡、歡唱卡……觸及美容健身、餐飲娛樂等多個領域,整個是一微型消費“產業鏈”。

  同樣成為“辦卡狂人”的,還有道裡區某融資貸款公司的部門經理謝軍,因為經常要請客戶吃飯,辦了不少餐飲卡,“我這有南崗、道裡,十多家飯店的貴賓卡,每天出門前,第一是檢查卡包帶沒帶,其次纔是鑰匙”。

  不論是哪種卡,其根本都是預付式消費,簡單說來,就是顧客預先向商家交付一定額度的消費金額,再以類似整存零取的方式享受到服務。辦理預付卡的好處有目共睹,如張帆所言,“使用起來很方便,消費時簽個名就可以了。最關鍵的是,它有著讓人難以招架的優惠價格。”

  張帆告訴記者,她辦的這些卡大多數都是日常消費用的,而辦卡消費的確能省不少錢。“比如,我常去道裡區的一家西餐廳,使用會員儲值卡能享有會員價,一杯飲品正常價28元,會員價纔23元,而且所有的牛排也都有會員價,一頓飯算下來,三人至少能省一百多元。”

  除了能享受折扣,在謝軍看來,辦卡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征,“無論是持卡消費還是付現金,這錢怎麼也省不下,可在客戶面前一亮卡,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常出來消費的,顯得咱有面子。”

  如今,像張帆、謝軍這樣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他們代表了現在相當一部分人的消費心理:既然用於消費的錢遲早都要花出去,倒不如一次性付清,還能享受個折扣。正是這樣的想法,讓預付費制的“會員卡”漸得人心。

  商家的“小算盤”

  “預付消費,商家玩的是營銷策略”

  “現在有不少商家,打著為消費者提供優惠的幌子辦理預付卡,其實我們這些內行人心裡最明白,說到底,預付卡消費不過就是一種營銷策略和融資手段罷了。”哈市某美容美發連鎖機構的王經理也經常會遇到辦卡推銷的,他深諳其中的門道兒,因此辦預付卡格外謹慎,“就像郭德綱相聲裡說的,大家都是一個山頭的狐狸,你給我講什麼聊齋啊!”

  在他看來,真心實意想要回饋老顧客的商家的確存在,但少之又少,“絕大部分還是奔著招攬客人去的”。畢竟,商家一次性預收費用,相當於從顧客那裡得到了無息貸款,同時也有了一群相對穩定的客源。

  這位業內人士透露,辦理預付卡是一些中小型商家慣用的融資手段。“他們資金周轉的能力有限,打折多是幌子,圈錢纔是目的。只有辦卡纔會有現金流,周轉不開時,會將會員交的錢分掉,但也會因此造成惡性循環,一旦資金鏈斷裂,就會面臨倒閉。”

  特別是對於一些小店而言,辦預付卡看上去是為了“薄利多銷”,但其中暗藏不少的貓膩,一些經營不規范的小店,尤其喜歡利用預付卡搞促銷活動,往往是高抬價,再辦卡打折。“比如,燙個頭要價七百,辦卡打完折四百,其實明明只值一二百塊錢,消費者還自以為得到了實惠,其實商家非但不會有損失,反倒是有利可圖,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這個定價合理嗎,是不是被摻水了?”王經理說。

  對於一些經營相對規范的大型連鎖店而言,辦理預付卡意味著利潤直降,有時甚至會得不償失。那麼,商家為何還要“賠錢賺吆喝”?王經理給出的解釋是,一些規模較大的全國性連鎖公司,總部經常會給下面這些分公司下任務,“比如我們公司,總部每月定量必須完成幾十萬元的指標,完不成就會有相應的處罰,所以只好通過預付卡打折促銷的模式來完成任務。”因此,辦預付卡有時並非是商家情願,而是一種無奈之舉。

  最近一段時間,王經理的美容店不再搞預付卡優惠活動了,原因很簡單,“預付卡打折成本太高了,在誠心經營的前提下,如果為消費者提供超值服務,利潤就會縮減的厲害,所以,現在店裡改成了做十次美容贈兩次免費護理,只有在節慶時纔辦理預付卡。”

  “盲目推銷,搞不好會騎虎難下”

  預付卡消費,對形成規模的商家而言如同雞肋,在一些中小商家中,有人嘗到甜頭兒,但也有人為此吞下“苦果”。盲目采用預付消費方式,不僅無法保證消費者的利益,也會讓商家“大傷元氣”。哈市某文化學校負責人姜先生就向記者大吐苦水,他說:“本以為辦理預付卡是順應消費潮流,沒想到卻讓自己陷入到騎虎難下的尷尬境地……”

  姜先生曾在文化學校裡向學生們推銷預付卡,並承諾一次性交齊三年的學費,能享受到大幅折扣。可是兩年過去了,生源不太好,一直也招不上來太多學生,而房租、水電、人員開支卻一分錢也不能少,一旦停止授課辦卡的學生則會怨聲載道,要求賠償。

  “現在能怎麼樣?也只能再堅持一年,到了三年期滿,實現以前的承諾,就趕快把文化學校關了。”如今姜先生每個月淨賠四五萬元,一直維持著,不得不靠其他生意的盈利來貼補虧空。

  各方觀點:如何兩全其美

  工商部門建議:

  消費者辦預付卡應量力而行

  預付消費由於在商家提供服務前是經雙方同意的,因此是正常的消費,商家的這種做法本身無可厚非。但一些商家圈完錢就關門跑路,則屬於欺詐行為。由於相關法律缺失,對於發卡單位的資質、發行規模等沒有具體的限制,使得經營者誠信缺失的行為難以得到有效約束,導致預付卡銷售處於無序狀態。

  哈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王緒坤一直在關注著冰城的預付卡市場。他認為,商家推出預付卡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資金需要和誘導消費者,很多商家在經營中會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為了回籠資金,往往選擇存多少贈多少的方式來從消費者手中掏錢。但是部分商家因為經濟實力短缺,或者沒考慮到這麼做的風險,一旦資金入不敷出,就會導致商家停業,而最終受損失的還是消費者,商家則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王緒坤表示,很多以很大折扣辦預付卡的商家,其實就是騙錢,商家提供服務都有一定的成本和利潤,如果提供的是1000元的服務,利潤翻倍不過是1000元錢,而優惠辦理預付卡會出現“存1000元贈1000元”的情況,那麼商家很明顯就沒有利潤或者利潤很低,商家很精明,一般不會損失利潤,只能在服務上縮水。

  王緒坤建議消費者,需要辦理預付卡,一定要選擇信譽好,自己了解背景的商家,辦卡的同時一定要簽訂辦卡合同,約定雙方的權責,量力而行,尤其是商家提出優惠辦卡不退不換,一定要慎重,避免落入商家的消費陷阱中。

  經濟專家觀點:

  完善誠信體系纔是根本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魏楓表示,“一些辦卡狂人,盲目去辦理預付卡,其實是一種不成熟的消費表現。很多消費者在商家的誘導下,將辦卡折扣的益處擴大化了,等到資金被套牢時,發現自己很難抽身。”魏楓建議消費者,不要盲目貪圖商家允諾的小恩小惠,而是應該理性消費,“成為一個更加成熟的消費者”。

  對於治理預付卡消費亂象,目前有一種監管方法是,建立預付費式消費風險基金制度,要求開展此類業務的商家交付風險押金,防止因經營者抽逃資金或破產等原因,使消費者權益受損。比如上海的美容行業,早在2008年就已經出臺了公約。

  在魏楓看來,這種方法不失為降低消費者預付卡風險的良策,短期效果明顯,但就長遠發展而言,治標不治本,“關鍵還是要完善誠信體系”。由於違約成本太低,一些不法商家願意鋌而走險,“其實可以將失信企業法人列入‘黑名單’,比如規定,一旦存在欺詐行為,十年內不准從事經營活動。”

  另外,魏楓也認為,預付消費的存在,並非廣大消費者的“福音”,它其實是一種市場不成熟的表現。“一個規范的市場,不是漫天要價後再進行打折促銷,而是‘瀝乾價格水分’,將階段性、有條件的打折優惠變為一種長期性、整體性的價格下調”。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