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18日訊 在距高考僅剩的八十多天裡,很多考生陷入“題海戰”中,這是高考科學備考的一個誤區。17日,“2013年高考衝刺及志願填報策略公益報告會”舉辦,哈師大附中特級教師、著名高考志願專家郭建民為考生指出一條復習捷徑——用高考真題來提昇復習潛能,因為高考真題反映了高考命題的趨勢與軌跡,常做高考真題有助於學生找准方向,提昇復習效率。
郭建民
制定個性復習規劃
郭建民老師介紹,在接下來的備考中,學生漲分主要來自三方面:科學復習、科學答題、心態調整。以科學復習為例,漲分主要有三點:
首先,在老師引領下,制定知己知彼的個性化復習方案。“知己”是指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通過模擬考試反思自己哪科強,哪科弱,就一個學科而言,哪部分知識是自己的強項,哪部分是弱項,進而分析形成弱科弱項的原因。所謂“知彼”,是指了解高考各個學科的學科特點、各學科試卷的結構特點和難易特點等。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制定復習規劃。各科老師都強調自己學科的重要性,拼命下卷子,學生陷入題海,這是復習低效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次,演練高考真題,提昇學科素養與能力。分析近幾年高考試題,可以找出新課程高考的命題特點:一是素養立意。二是突出學科主乾知識。三是創設新的情景材料,重在聯系實際。四是凸出考查學生獨立學習過程。五是重視綜合、在學科內主乾知識的交匯點上命題。六是凸出語文、數學工具學科作用。歷史得分低,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閱讀材料能力差;而理、化等學科注重考察數學應用計算能力。七是試題難度總體適宜,但綜合性、靈活性、聯系實際能力明顯增強,需要通過做高考真題來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解題能力。因此建議考生通過做高考真題在提昇學科素養等能力上下功夫,通過高考真題找出命題軌跡、深刻挖掘教材等。
最後是總結反思。新課程高考凸出考核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因此學生在考試後反思、總結就顯得非常重要。郭老師認為模擬考試主要是模擬臨場經驗、模擬答題技巧、模擬心理素質。一模成績偏低比較正常,它與試卷難度及內容有關,還與學生答題技巧不適應有關。隨著二模、三模的進行,學生答題的適應性越來越強,高考時成績會有明顯的提昇。
報志願要兼顧興趣潛能等因素
現階段家長一方面為學生做好後勤保障等工作,另一方面要為填報志願做准備,應開始為報志願搜集信息。因為想上理想的大學,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分數,二是志願,分數是基礎,志願是依據。
在進行報志願的准備時,既需技巧,又需先進理念,先進理念是“魂”。填報志願與考生的生涯規劃相結合,要從長遠發展角度選擇院校和專業。例如,三位考生同時考了580分,但第一位考生大學畢業後打算出國,報志願主要是看想留學的國家對國內大學的認可度;第二位考生大學畢業後打算在國內讀研,不僅要看本科的教學質量,更要看研究生的教學質量;第三位考生打算大學畢業後就業,不僅要選學校更要選專業,要看專業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還要結合能否創業來選擇。
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受多種因素制約,應盡可能統籌兼顧。分數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些學生和家長僅憑分數填報志願,這就走入誤區;而過分強調地域因素,非北京的學校不上,也走入了誤區。分數不高的考生在不能各項因素統籌兼顧時,什麼因素排在前面,應做出正確的選擇。郭老師認為,就地域因素和院校專業的實力來比,應更看重院校專業的實力強弱。
報志願要與考生的興趣、潛能、性格和氣質類型等因素相結合,孩子是存在個性差異的,要發揮其優勢,揚長比補短更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