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9日訊 隨著城市加速建設發展和汽車保有量劇增,城市交通承載能力不足,部分主乾道路存在“斷頭”“卡脖”問題,使現有路網交通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城市外圍新興經濟區發展迅猛,路橋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老城區部分三四類街路存在破損問題,影響居民出行;隨著中心城區路網完善和交通流量的增加,停車難問題更加突出。針對城市交通存在的突出問題,哈爾濱市今年投資133億元,實施主次乾道延展貫通、產業園區配套服務、城區路網疏解暢達和靜態交通建設等四個方面路橋交通建設工程,新建改造道路147條、橋涵20座,新增停車泊位1.42萬個,以提昇城市交通承載能力,拓展城市外圍發展空間,加快構建形成現代化交通路網體系,有效解決中心城區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
濱北公鐵兩用橋工程效果圖

公濱路道路改造工程效果圖

紅旗大街打通工程
打通紅旗大街
電塔街、公濱路
今年,哈爾濱市實施主次乾道延展貫通工程,加快完善城市現代化路網新格局,將以貫通主乾路、打通“斷頭路”為重點,主要實施紅旗大街打通工程、電塔街打通工程、公濱路打通工程。
紅旗大街北部延展工程:紅旗大街是哈爾濱市東部區域南北走向的主乾道,也是哈爾濱市一類街路中“斷頭路”之一。由於此街至太平大街中斷,致使北環路與紅旗大街間交通只能通過繞行解決,增加了南直路、道外二十道街等相關街路交通壓力,導致區域交通多年不暢。今年實施的紅旗大街延展工程南起東直路,北至東北新街,全長1.9公裡,紅線寬40-50米,雙向6車道,計劃年內竣工通車。工程采用全程高架建設,上跨濱州鐵路線、馬家溝河、規劃南新街、石油庫鐵路專用線,同時配建輔路。工程竣工後,紅旗大街將實現全線貫通,城區東北部二環路以內主乾路網全部建成,對於改善區域交通環境,促進道外老城區開發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
電塔街(三合路)打通工程:隨著哈平路東側經濟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區域交通流量逐年增加,特別是電塔街至三環路之間集聚了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三精制藥廠等眾多大型企事業單位,交通需求較大,由於電塔街在保健路處“斷頭”,城市東部地區去往哈平路區域的車輛只能繞行和興路、進鄉街、哈平路,增加了這三條主乾街路的交通壓力。今年實施的電塔街打通工程北起保健路,上跨馬家溝,下穿拉濱鐵路線和三環路,南至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南校區,全長4.1公裡,紅線寬50米,雙向6車道,計劃年內竣工通車。工程竣工後,電塔街將向南延伸4公裡,成為二環路與三環路之間又一條重要聯系通道,既可直接服務於沿路兩側現有企事業單位,也將拉動區域快速建設和發展。
公濱路打通工程:現有公濱路西起南直路,東至香福路,規劃至四環路,是哈爾濱市東部地區連接二環路、三環路和四環路的重要外延性主乾道。打通工程西起香福路,東至四環路,全長4.3公裡,紅線寬60米,雙向8車道,需建設一座跨鐵路橋,計劃年內竣工通車。工程竣工後,對於減輕先鋒路、長江路交通壓力,完善區域路網體系,促進城市東南部區域開發建設、激活土地資源、帶動化工、建材、物流等產業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2015年建成新東江橋
濱北公鐵兩用橋也稱東江橋,於1932年建成投用。由於超過使用年限,上層公路橋已於2006年12月25日封閉停用,下層鐵路橋采取限速、限量運營,但仍存在安全隱患。此橋位於松浦大橋和四環路跨江橋之間,是哈爾濱市三環路東線過江通道,交通功能十分重要,隨著三環路東線化工路段於2012年完成,加快推進濱北公鐵兩用橋建設勢在必行。新建的濱北公鐵兩用橋位於原橋下游50米處,工程由主橋(含引橋)工程、江南疏解工程、江北疏解工程三部分構成,計劃工期3年。主橋(含引橋)全長4.02公裡,紅線寬30米,雙向6車道,包括公鐵兩用跨江橋一座,匝橋四座及公路引橋工程。其中,跨江主橋長1352.8米,采用連續平行弦鋼桁梁結構;江南疏解工程:工程采用高架體系,全長2.3公裡,紅線寬60米,雙向4車道,工程北起公鐵兩用橋南引橋,上跨哈東路,與化工路相接;江北疏解工程:工程東起公鐵兩用橋北引橋,與擬建規劃164路相接,沿松浦大道並入江北三環路,道路全長1.45公裡,紅線寬50米,雙向6車道。
2015年濱北公鐵兩用橋建成後,哈爾濱市將新增一條過江通道,成為連接江北新城區與江南老城區的重要交通走廊,並保證全長54.29公裡的三環路實現全線閉合貫通,標志著哈爾濱市四環十射路網格局全面形成。濱北公鐵兩用橋計劃3年建成,2013年主要是征地征收和前期准備。
東西大直街改造
貫通南通大街學府路
哈爾濱市計劃結合地鐵一號線運行,實施東西大直街道路改造工程,整體改善該街路的交通和環境。改造工程以東西大直街為重點,同時向東延伸至南通大街和東直路,向南延伸至學府路,由主路改造和平交路口改造兩部分組成,計劃年內竣工。
主路改造工程分區段進行改造,西大直街電表廠至和興路段,將現狀三幅路改為一幅路,同步實施道路昇級改造,雙向10車道;東西大直街和興路至煙廠段及南通大街、東直路,原道路斷面不變,以局部補強、翻新罩面為主,重要交通節點區域的新建路段,按快速路口標准進行改造;學府路實施道路昇級改造。同時,對全線既有道路邊石、人行步道板進行翻新修復。
平交路口改造工程:對沿線具備條件的12個平交路口進行渠化改造,提昇交通疏解能力,對其餘的101個平交路口,向兩側做延伸改造,提高相關道路通行能力。工程竣工後,將全面提昇東西大直街和學府路、南通大街、東直路等街路的交通能力和環境水平,促進該區域商貿、文化、金融、科教等行業發展。
9月份三環路
江南全線貫通
三環路南線哈雙南路至哈平路段已於去年11月份竣工通車。今年實施的貫通續建工程西起哈平路,東至哈阿立交橋段,全長5.5公裡,主要建設一苗圃高架橋和藍天油庫地道橋。其中,一苗圃高架橋跨越哈平路和拉濱鐵路線,全長1763.3米,為雙幅橋,雙向8車道;藍天油庫地道橋西起環鄉西路,東至哈阿立交橋,全長1400米,寬40米,雙向8車道。工程已於2012年完成部分主體工程,今年將完成剩餘建設任務,計劃9月末竣工通車。屆時,三環路江南部分將全線貫通,對於改善城市南部區域交通環境,帶動哈西、哈南、哈東新興經濟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陽明灘大橋通車後,交通流量逐年增加,成為聯通哈爾濱市新老城區重要過江通道,由於陽明灘大橋向北與三環路連接後,至萬寶大道中斷,去往利民開發區、呼蘭區的車輛只能繞行松北大道和利民大道,增加了區域交通壓力。今年實施的陽明灘大橋北部聯絡線工程南起松北區祥安大街與萬寶大道交叉口,上跨哈大高速公路,下穿四環路、哈齊客專鐵路線和濱州鐵路線,北至利民開發區學院路,與昆明大街相連,全長5.4公裡,紅線寬60米,雙向6車道,計劃工期18個月。工程竣工後,將在城市西部地區形成以陽明灘大橋為過江通道,南接道裡、南崗、香坊、群力、哈西、哈南新城,北聯松北、利民、呼蘭,長距離、大跨度、快速度的南北路網大通道,方便周邊企事業單位及居民的出行,促進該地區產業項目建設和經濟快速發展。
實施73項配套工程
服務產業園區
近年來,哈爾濱市城區外圍迅速興起了一批新興經濟區,成為環城經濟帶。為促進和保障新興經濟區發展,今年分四個片區、實施73項工程,加快產業園區道路配套建設。
江北產業園區配套服務工程:主要以松北金融商務中心、科技創新城、利民開發區和松江避暑城配套道路建設為重點,實施20項道路建設工程,其中松北新區實施規劃160路、158路、133路、297路、萬寶大道一期等5項道路建設工程;科技創新城實施規劃182路、208路、204路、176路、186路、187路等6項道路建設工程;利民開發區實施福州路、雪花路、北站北路等7項道路建設工程;松江避暑城實施東環路、中心南北大道2項道路建設工程。
南部產業園區配套服務工程:以服務經開區、工業新城等園區發展,促進主城區與平房區、阿城區等南部區域交通組織聯系為重點,實施36項道路建設改造工程,其中平房區實施松花路、通經路改造等2項工程;經開區工程實施南城第七大道、南城第八大道、南城七路等11項道路建設改造工程;阿城區域實施誠信大道、亞泰東路、金都大道、仁合街等23項道路建設改造工程。
東部產業園區配套服務工程:以服務哈東新城、華南城等大項目落地建設,加快東部區域路網建設為重點,實施6項道路建設工程,其中郭地方路打通工程北起天恆大街,南至華南城,全長6.9公裡,紅線寬40-60米,雙向4車道,華南城區域實施園街路、華南三路、華南中路、晶城一路、晶城二路等5項道路建設工程。
西部新興經濟區配套服務工程建設:以增強區域交通銜接能力為重點,實施哈西、群力等區域內11項道路建設工程,其中哈西區域實施同濟路、尤家街、東方大街、高鐵南街等4項道路建設工程;群力區域實施民生尚都二期、鐵路經濟房區域共7項道路建設工程。
老城區路網改造
解決道路微循環不暢
隨著近三年大規模城市路橋建設完成,哈爾濱市老城區主乾路網已基本完善,今年老城區路網建設改造的重點將向三四類街路和居民區延伸,主要解決道路微循環不暢、市民出行不便問題,重點實施5個方面工程。
道裡河字片區道路疏解工程:道裡河字片區地處友誼路、河潤街、前進路及康安路圍合區域內,西南隔何家溝與群力新區相望。今年計劃實施河山街打通、河松街打通、河政街拓寬打通和達道街打通工程等4項工程。其中河松街打通工程東起河源街,西至群裡新區上江街,全長1.8公裡,新建跨何家溝橋1座,橋長110米,紅線寬50米,雙向6車道。工程竣工後,將在康安路和友誼西路之間新增一條通往群力新區的主乾道,對於加強老城區與群力新區交通聯系、促進群力新區加快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哈西群力片區道路疏解工程:計劃實施龍騰路打通、龍葵路打通、職工街拓寬改造及滇池路、龍章路、東湖路、融江路等職工解困小區配套道路建設等7項道路建設工程。
道外陶瓷片區道路疏解工程:結合道外區陶瓷片區危棚房改造,實施石油路、迎新街等4項道路建設工程,保證新建居住區交通需要。
老城區道路維修改造工程:結合今年老城區大范圍推進地下源網改造,按照先地下、後地上的組織方式,啟動既有道路維修改造,提高道路承載能力。
啟動地下人防停車場
新增泊位1.42萬個
為加快解決中心城區停車難問題,哈爾濱市在組織路橋建設的同時,啟動靜態交通建設,統籌組織闢建停車場。哈爾濱市將繼續加快靜態交通建設,充分挖掘城區地上、地下空間資源潛力,采用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多元化建設等方式,大力推進停車場建設,今年計劃實施項目38個,新增停車泊位1.42萬個。
今年計劃利用地下人防項目建設停車場:力爭啟動泰山路、黃河路、北秀賓館等8個地下人防停車場項目,規劃新增停車泊位5000個;挖掘城市空間資源新建公共停車場:計劃實施鐵路大院地下停車場、通江街、和興路地上停車樓等20項停車場工程,規劃新增泊位9000個;嘗試利用並網小鍋爐房改建立體停車樓:結合供熱源網改造,嘗試對現有居住區內並網的小鍋爐房進行改造,建設立體停車樓,解決居民區停車泊位不足問題。今年擬啟動10處試點,規劃新增停車泊位2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