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2日訊 近日,以辦證、贈藥等名義蒙騙老年人、侵害老年人利益的事件又出現。20日上午,哈爾濱市民王大娘就打進百姓熱線:“自稱是助老協會的組織連續兩天往我家打電話,非讓我去登記。我去了,一看門臉就知道是忽悠人的。”
各種好事別輕信,老齡委提示七種騙術指向老年人。(資料圖)
王大娘說,18日下午,“助老協會”打來電話,准確說出了她老伴的名字和退休單位,讓她帶著有效證件去登記,還承諾成為會員,會有小禮品,每個季度也會有活動。19日早上,“助老協會”再次來電催促,帶著疑問,王大娘來到道裡區安德街副40-5號,看了一眼門臉,就趕緊走了。“這肯定是忽悠人。”王大娘說。
20日10時30分,記者來到安德街副40-5號,門上掛著寫有“福源堂”字樣的紅色牌子,50多平方米的房間裡掛了很多錦旗、宣傳板和照片。記者稱替家裡的老人來諮詢,一女子說要老人親自帶身份證來登記,並說協會屬於北京的,在多地都有助老站,老年人登記之後可以領取鈣片等禮品。屋內另外一名男子正反復對兩位老年人說成為會員的好處:“成為會員後,咱們可以去多地旅游,你看我們這些活動的照片。”
記者諮詢該女子,登記之後是否一律免費,她說是。對於旅游,她則說,可能會收取一定費用,比如去臺灣旅游是八千多元,成為會員也就是四五折的價錢。最後,該女子還叮囑記者,回家告訴老人24日上午來登記。
對此,市老齡委維權處處長史鴻雁說,市老齡委並沒有助老協會和敬老協會。近年,這種以老齡辦、助老工程組織活動的名義,邀請老人參加免費的旅游和義診,騙取老年人信任的騙子很多。他們往往租用大客車把老年人送到景點作簡單的旅行,中午組織老年人吃飯,聯絡感情後開始推銷保健品。史鴻雁處長總結七種針對老人的騙術,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友情提示七種針對老年人的常見騙術
小心“神醫”:騙子化裝成尼姑、和尚,給老人診病、看面相、算命,騙取錢財。
小心“體驗”:在社區老年人比較集中的地方,以免費體驗理療的形式,推薦保健藥品。
小心“救急”:騙子通過電話裝成老年人的某位親屬、戰友或朋友,說發生了車禍等特殊情況,以“救急”為由詐騙。
小心“服務”:騙子謊稱是暖氣維修工、燃氣修理工或民政工作人員到老人家中,伺機實施盜竊。
小心“朋友”:騙子謊稱是被騙老人子女的朋友,甚至能說出老人兒子或女兒的姓名、工作單位等情況,並亮假證件以取得信任,向老人“借錢”。
小心“撿錢”:騙子故意掉下一個包,裡面裝有形似成捆現金、外幣等,當老人拾到時,另一位騙子立即上去要求“見面分一半”,或騙取老人現金。
小心“撞人”:騙子多選擇衣著比較講究的老年人,故意與老人相撞,懷裡一般都是些易碎品,被撞掉在地上後“摔碎”,騙子會糾纏老人要求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