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25日訊 隨著佳木斯市人口年齡逐步進入老齡化,有關社會養老各類問題成為越來越多人談論的話題,在今年年初佳木斯市兩會期間,加大、加快、扶持民辦養老服務場所更成為許多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
據佳木斯市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全市目前民辦養老機構普遍規模較小,多以夫妻店為主,一般均在10到30張床之間,其中絕大部分屬於無照經營,因許多分布在居民小區裡,沒有防火通道,也就不可能取得消防手續,同時,衛生許可也不健全,因此也就無法得到管理部門為其發放相應的執照。在冊的140家,百張床以上的為10家,百張床以下的為130家。
一些民辦養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更像是一個『托老所』,由於規模小、空間小、房間少,為了盡可能多的安置入住老人,導致有的只有十多平方米的房間內竟擺放著三到四張床,基本停留在只是給老人安置了一個睡覺的地方,不僅沒有像樣的室內活動室,也沒有戶外的活動場地,一些老年人或呆坐在屬於自己的床上、或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著家長裡短、或走出去盲目閑逛。
在一些收費較低的民辦養老院,其生活環境不容樂觀,除了衛生較差之外,許多老人居住的房間內彌漫著一種說不出的氣味,一些老人介紹說,『夏天還可以,可以開窗開門換換空氣,冬天就要遭罪了』;在許多民辦養老機構中,基本上沒有一個統一的服務標准。
據了解,由於過去一些特殊的原因,佳木斯市多數民辦養老機構的經營者雖有經營許可,但並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缺乏相應的管理知識、服務內容;從業人員也多是從社會招聘的或親友介紹的,如一個給老年公寓做飯的師傅說,『什麼老年人營養膳食呀,不知道,飯菜做爛乎點就行了』;醫護人員、保安人員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根本沒有,如老人突發急病,就是一個打車送醫院……
為解決存在的問題,日前市政府召開的第十四次常務會議上提出『加快全市養老事業發展,鼓勵、扶持民間資本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提出『要先放開市場,不能設立高門檻,政府部門要全力給予支持,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指示精神,並將民間資本興辦的各類公益性養老服務機構納入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從依法劃撥土地、兌現專項補貼、納入醫療保險定點范圍、減免稅費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據介紹,佳木斯市還將在市區建立一所1000張床位以上的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分期建設,力爭今年年底完成一期工程;並重點推進各縣(市)區至少啟動一個社區居家養老試點工作;全面推廣東風區老來福托老中心連鎖經營模式,公建民營、民辦公助、連鎖經營的機構養老示范模式。同時全面做好引導低保特困家庭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養老,各級財政給予定額補貼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