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26日訊 工作了一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溫暖的家是很多人最大的期盼,可是對於哈市香坊區樂松小區的有車居民來說,一天繁重的工作、晚高峰時的擁堵,都不如開進小區後找不到車位令他們心焦。2004年入戶的樂松小區院內並不寬敞,而且它是開放式小區,又處於樂松商圈,平時除了小區的車,來商圈購物的車輛也會開進小區,這些問題都讓樂松小區的停車問題在近三年裡日益嚴峻。今年2月剛剛成立的樂松小區業委會,為了緩解停車難問題,決定為小區的車主辦理車輛通行證。然而全小區800戶居民、400輛車、100個停車位,這場博弈無疑還得繼續下去。

居民:天天搶車位像打仗
“一次參加聚會半夜回來,轉遍小區周圍六七條小街都沒地方停,只好開到近2公裡外,然後打車回家。”
23日下午,記者來到香坊區三大動力路上的樂松小區。剛一走進小區,映入眼簾的就是一輛挨一輛成排停放著的私家車。小區居民趙君生駕駛著私家車開進小區,搖下車窗左右張望了一番,發現根本沒有空位後,只好准備駛離小區。趙君生告訴記者,他是2009年下半年買的車,“那時候小區的車遠沒有這麼多,基本上多晚回來都有地方停。可是近三年裡隨著小區的車越來越多,現在我基本上一個月僅能在小區裡停四五次車,其餘時間只能將車開到離小區幾百米遠的其他小街上,再花10—15分鍾走回家。”
在車位如此難得的小區裡,如果誰足夠幸運得到一個車位,當然倍感珍惜。“晚上五點半前回到小區,可能還會有車位,於是我每天一到下班時間就嗖嗖地往家趕,就算晚上有聚會,我也要停好車後再打車出去,就怕回來轉半天沒車位停車!”居民劉偉無奈地說。
小區居民劉女士告訴記者,有一次她盯住小區裡僅有的一個空車位,剛調整好位置要倒進去停車,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就跑向了停車位,雙手張開一動不動地看著她。劉女士感到很疑惑,就搖下車窗問:“小朋友,你乾嘛?”想不到小男孩說,“這是我爸爸的停車位,他昨天就停在這兒,我要給我爸爸佔地方。”劉女士又好氣又好笑,雖然後來小男孩的爸爸把他拉走了,可是劉女士還是不禁感慨:“可見我們小區停車真是個大問題,連小孩都有了搶車位的意識!”
探訪:小區地下停車場價高近半閑置
“每個車位20萬左右,租一年也要1萬多元!”
采訪中,小區裡不少居民都表示,小區建成時地面停車的配套設施便不夠用,盡管有地下停車場,可是無論是買還是租的價格都令人咋舌:每個車位20萬左右,租一年也要1萬多元!
采訪中,樂松小區的居民紛紛向記者抱怨,“我家當年買的近一百平方米的房子纔花了20多萬,已經傾盡了全家人半輩子的積蓄,買車也是圖個方便,可還要花20來萬給它買個‘家’,我實在覺得太貴了!”居民范廣瑞說。
樂松小區業委會副主任李海鷹告訴記者,樂松小區的地下停車場一共約有四五百個停車位,“這個停車場現在被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是被家樂福超市用來做收費停車場,另一半是由樂松小區的物業公司管理,面向小區居民租或售。”25日,記者來到樂松小區的地下停車場看到,在屬於物業公司管理的停車場處有近一半的停車位處於閑置狀態。李海鷹說,“現在剛剛開春,是屬於車輛較多的時候,春天夏天時這裡的空置率會更高一些。”與樂松小區院裡車貼著車停靠、甚至錯車都成問題的地面環境比,這裡的停車環境無疑是居民夢寐以求的,可是高昂的費用卻令他們望而卻步。
白天樂松小區內就已停滿了車
業委會:成立後第一件事就是協調停車問題
“原來曾發生過車主之間為爭搶停車位發生爭執,甚至發生相互劃車和大打出手的情況。”
李海鷹告訴記者,業委會是從去年12月開始籌備組建的,今年2月份正式成立。“停車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業主。據我們統計,小區800戶居民大概有近500輛車,約有100輛車的車主購買或租用了地下停車場。存在小區停車難問題的車輛大概近400輛,相對與地面的100個停車位,確實是個問題。”
“以前發生過車主之間為了爭搶停車位發生爭執,甚至發生過因為停車問題相互劃車和大打出手的情況。所以成立了業委會後,我們為居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決停車問題。”李海鷹說,經過反復地在業主QQ群裡討論、征求意見,最後業委會決定為小區居民辦理車輛通行證,並出臺了《樂松小區車輛臨時通行管理辦法》,來對停車問題進行管理。
另外,小區裡還有不少居民家裡擁有不止一輛車,可是該管理辦法規定,每個家庭持相關的房屋和車輛證件只可以辦理一個車證,這令不少擁有兩輛甚至三輛車的居民感覺“不公平”。原來也許早點回來還能找到車位,現在沒證連進小區的資格都沒有了!
對此,李海鷹說,“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也只能滿足大多數業主的意願。”可是面對車輛和車位四比一的失衡比例,李海鷹也坦言:“現在只能實行有車證的業主先到先停的政策,具體的細則還要繼續征求業主的意見。這場博弈還將繼續下去!”
出路:借鑒北京上海經驗
地下停車場低價出租
“上海房價是哈市的一兩倍,可車位租金卻低得多,基本上每月僅四五百元。”
采訪中,記者走訪了哈市多個小區發現,除了像樂松小區這種開放式小區存在停車難問題,不少封閉式的新建小區停車情況也不容樂觀。搶車位的“大戲”每天在小區裡或周圍上演,令車主苦不堪言,但動輒二三十萬的車位價格及每年一兩萬元的租金嚇退了車主。
在北京生活了十餘年的冰城人王曉嘉告訴記者,他在北京居住的小區在三環和四環之間,“算是北京比較繁華的地區了,小區是2005年建成的,租用地下停車位的價格也不過每月500元,而且還可以按月租,不像哈爾濱這樣要租必須半年為起點。”王曉嘉還說,在北京的部分小區裡,甚至可以按天租用車位,每天的租金從5元至十幾元不等,這在哈爾濱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而剛剛去了一趟上海歸來的哈市市民孫楠也告訴記者,上海的房價是哈市的一兩倍,可是車位租金卻低得多,“基本上每月只在四五百元。我跟我在上海的朋友說哈爾濱的車位租金每月要1200元,她驚訝得長大了嘴!”
對此,哈市住房局宣傳部部長於志華表示,現在小區停車難的問題確實很尖銳,除了政府加大力度新建停車場之外,作為停車場產權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也應該以便民為先,在停車場大量空置的情況下,考慮降價出租方便本小區居民,可以多參考大城市的經驗,按日或按月出租停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