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3月29日訊 3月22日,記者在慶安林業部門獲悉,這個縣把今後造林重點放在創新推進紅松堅果林工程上,力建全省最大規模的紅松堅果林基地。
這個縣之所以發展紅松堅果林,是因為自2002年,這個縣造林的樹種大部分是以楊樹為主,即將到了采伐期,林木資源面臨枯竭,可持續發展將受到影響,急需新的樹種進行接班替換;並且當前造林以闊葉為主、品種單一,極易造成病蟲害大面積發生;另外,造林地塊極其匱乏,每年都難以完成省裡下的造林指標任務。
面對這一造林嚴峻形勢,為實現林木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子孫後代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這個縣結合2008年培育樟子松嫁接500畝紅松種穗的成功經驗,確定了以大力發展樟子松嫁接紅松堅果林為工作重點,強力推進紅松堅果林基地建設。過去兩年,共建設紅松堅果林1.6萬畝,栽植苗木64萬株,已嫁接和移栽紅松堅果林6000畝24萬株,在發展、致富等7個鄉鎮完成基地建設11處。同時,積極向上爭取紅松堅果林項目扶持資金,力爭項目扶持資金2000萬元。
在充分實踐論證的基礎上,這個縣確定實施紅松堅果林項目工程,把今後造林工作重點放在紅松堅果林基地建設,擴大栽植面積,今年確保達到1萬畝,在去年已經完成11處基地基礎上,今年確保完成在新勝、致富兩個鄉鎮再各完成一處。力爭十二五期間總量達到5萬畝,建成全省最大規模的紅松堅果林基地。
據介紹,栽植紅松堅果林其優勢有三個方面:一是從經濟效益看,紅松堅果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珍貴食品。天然紅松結實需要30年到40年時間,而人工嫁接繁育紅松堅果林只需要3年時間就可以結實,經濟價值極高。二是從生態效益看,在林下造林既解決了營造紅松堅果林的用地問題,又保證了在工程造林采伐後,經濟林能夠繼續發揮生態效益,既營造了接班林,又使林地利用價值達到最大化,達到了青山常在、永續利用、造福子孫的目的。三是從社會效益看,種植紅松堅果林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為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真正體現了永續造福的作用。同時,又能帶動全民的生態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