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體驗『公交式垃圾收運』新模式 小車大車無縫對接
2013-04-03 09:21:37 來源:生活報  作者:於海霞 張清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4月3日訊 從1日起,哈市南崗區開始在全區18個街道辦推行“公交式收垃圾”新模式,50輛小型垃圾車正式“服役”。那麼,什麼是“公交式垃圾收運”?這種“垃圾新政”能在哈市大規模推廣嗎?2日,記者對這種垃圾清運新模式進行了實地體驗。

  環衛工推走單元門口的垃圾箱

  體驗:無縫對接滴水不漏

  “靠近,再靠近點,看車能不能開進院裡,以免弄髒地面。”2日14時30分,一輛印有“南崗城管”字樣的白色小型垃圾車准時停在滿洲裡街65號院門口,松花江街道辦城管科科長郭玉來指揮駕駛員向院裡倒車,但由於院內停滿了私家車,垃圾車最終只能停在院門口。

  這時,身穿“黃馬甲”的保潔員徐武和李春梅依次到各單元門口往院外推垃圾桶。該大院共有10個單元,每個單元門口都配有一個墨綠色的垃圾桶。一單元居民徐大爺恰好出來扔垃圾,怕徐武推不動,還想搭把手。“大爺,現在不用你們幫忙了,收垃圾的車就在門口,走幾步就到了。”徐武笑著說。

  徐武把垃圾桶推到院門口,在司機的幫助下把垃圾桶掛上車,一按開關,垃圾桶內的垃圾被自動傾倒進車內,然後垃圾車開始進行壓縮。據郭玉來介紹,這種小垃圾車每個能裝30-35個桶的垃圾,約為1.5-2噸,一般能滿足兩三個庭院的需要。

  而在小垃圾車不遠處,記者看到那裡停著一輛大型垃圾壓縮車,郭玉來告訴記者,這樣的大垃圾車是專門等待小垃圾車來送垃圾的,它們定點停放,一輛大車能裝7小車垃圾,大約每隔一個小時往返一次,將壓縮好的垃圾傾卸到瓦盆窯或向陽山垃圾場。記者注意到,在大小車輛對接過程中,垃圾都是在密閉車廂內傾倒的,看不到果皮紙屑、湯湯水水撒到地面上,操作區域非常乾淨。

  垃圾箱內的垃圾被自動倒入小環衛車

  反響:凌晨不再被吵醒

  “你看現在垃圾收運全是流水作業,以往可不是,全靠保潔人員往外推桶作業。不僅垃圾桶的破損率大,淌出來的湯湯水水也髒了一路,而且半夜拖桶的聲音也影響居民休息。”在現場,南崗區城管局街道環衛科工作人員叢岩告訴記者,他們都為這種“公交式收垃圾”新模式興奮。

  那麼,這種垃圾收集新模式,居民買賬嗎?

  “我覺得這種方式挺好的,以往保潔員推垃圾桶的聲音特別刺耳,常吵得老人孩子睡不好覺,現在垃圾車開進院,不擾民還衛生。”家住滿洲裡街65號院的孫淑賢大娘說。

  “垃圾車進院真正實現了垃圾不落地,還能解決夏天蚊蠅到處亂飛的情況。”松花江街道辦蕭紅社區主任孟慶威說,居民都對垃圾清運新方式充滿期待。

  小車垃圾倒入大車內運走

  聲音:試點後可在全市推廣

  據叢岩介紹,“公交式收垃圾”模式是以兩到三個街道辦為一個作業群,每個作業群配備3臺大型壓縮車、8臺小型壓縮車,小壓縮車利用體積小的優勢進入社區、背街小巷裝載桶裝垃圾,然後定時入站與大壓縮車對接。大壓縮車拉運采取公交式拉運方式定點、定站收集。街道辦以社區為單位,人車結合,定點出桶、隨出隨清,拉運空擋采取巡回收集拉運的方式對街路、庭院進行拉運,基本保障了街面垃圾桶全天候無滿溢,而且采取先居民生活垃圾後商戶產生的經營性垃圾。

  哈市環衛辦相關負責人孫明磊表示,南崗區推行“公交式收垃圾”新模式,實現了垃圾倒運、掛桶、裝載、拉運的一體化作業,消除街路散袋垃圾污染,減少了噪音擾民事件的發生,本身也節約了環衛成本,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此次在南崗區街路推開“公交式”拉運,對哈市環衛工作都有借鑒意義,今後各區可以根據自己的財力選擇開展此種模式。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