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3日訊 呼蘭區深入發掘『地標文化』、『街區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豐富廉政文化內涵。
據了解,呼蘭區在廉正建設中,不斷創新方法,並結合當地文化優勢,發掘出『地標文化』等一系列結合當地特點的文化,豐富廉政文化,為廉政服務。『地標文化』,圍繞區內天主教堂歷史上曾發生兩起震驚中外的事件,將其定為愛國主義和廉政教育基地,激發廣大黨員乾部勤政廉政;『街區文化』,利用步行街廣場的人流、信息流廣的特點,打造『春夏有演唱會、四季有展示板』為主基調的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民俗文化』,引導區內知名剪紙藝術家、書畫家等文化名人創作廉政內容的作品,讓乾部們在感受藝術的同時,增強對廉政文化的認同感,自覺抵制腐敗;『紅色文化』,呼蘭離休教師孫延祿自籌資金創辦了『旭東歷史博物館』,收集反映呼蘭河流域文化和黨史方面的資料、圖片和實物5000餘件。呼蘭區加以積極引導,促進這些富含廉政文化信息的『紅色檔案』產生『磁石效應』,為呼蘭區的廉政文化融入了新鮮血液。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