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1日訊 今年春季學期開學前,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勤儉節約辦教育,建設節約型校園的通知》。近段時期,我省各高校積極開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主題教育活動,切實采取措施,大力倡導“光盤行動”,深入推進節約型校園建設。
學生紛紛“秀”光盤。圖片由黑龍江大學團委提供
如今開學已一個月,記者通過走訪各高校發現,“節儉教育”成果顯著,青春時尚的校園裡,節約精神處處在閃光。
黑龍江大學
食堂“加減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3月28日中午,黑龍江大學A區食堂的服務員劉大姐一邊麻利地收拾餐具一邊對記者說,“過去收這一盆筷子能收兩桶剩飯菜,今年開學後,同樣收一盆筷子,剩飯菜一桶都裝不滿。”記者看見,在三四百人用餐的大廳裡,餐具回收處學生絡繹不絕,但兩個直徑約半米的回收桶始終沒有裝到一半,大多數學生都能做到“光盤”離開。
“新學期以來,食堂泔水量大幅減少,平日裡一直負責接收學校泔水的人都嫌分量太少了。”食堂負責人笑著向記者“抱怨”。
這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學校食堂之所以能夠將“光盤”進行到底,主要是因為采取了“加減法”相結合的方式。在宣傳教育上用“加法”,充分利用食堂電子屏幕、餐桌面、宣傳欄、殘羹臺等載體,滾動宣傳節儉標語,張貼溫馨提示,倡導師生養成節約用餐、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的習慣;在成本控制上用“減法”,減少中間環節,減少塑料袋的供應,減少用餐浪費。
黑龍江東方學院
從“光盤”到“清櫃”
“光盤”只是開始,但它觸動了文明校園的敏感神經。很多高校學生已不僅僅滿足於“光盤”,他們用更多樣的行動,來踐行“節約”精神。黑龍江東方學院的同學們通過將“光盤”發展到“清櫃”的行動,讓人們改變了對90後不懂勤儉節約的印象。
3月29日,學院食堂門口特別熱鬧,很多“商品”擺在桌子上,供人挑選。但是這些“商品”不是用來賣的,而是用來換的。“同學,我用這個鼠標換你的讀卡器行不?”“可是我想要發卡,你有發卡麼?”“這位同學,我可以用發卡換你的鼠標,你就可以換讀卡器了。”通過這樣一輪“物物交換”,學生們用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換來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就叫做多贏!”那位換到讀卡器的同學對記者說。
該活動是黑龍江東方學院開展的“清櫃”行動,活動通過將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從櫃子裡“清”出來,再通過物物交換的形式,變“廢”為“寶”。
“從沒想到會有這麼多閑置物品。”一位同學指著地上滿滿的3個大塑料袋說。“如果能用這些換來我需要的東西,就不必去買新的了,這樣很節約。”還有很多同學表示,會把一些沒有交換成功,自己又確實不需要的東西捐贈給需要的人,做到物盡其用,防止浪費。
黑河學院
從自身做起踐行節約
黑河學院這學期一開學,就借著“學雷鋒日”的春風,號召學生學習雷鋒同志愛崗敬業、勤儉節約、無私奉獻的精神,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為建立節約型校園做貢獻。很多同學響應號召,通過志願活動的方式來踐行節約精神。
在食堂裡,一位大一學生拿著白色抹布不停地穿梭於食堂各個桌子間,一次次彎腰擦拭,把桌子上掉落米飯粒、菜湯和剩菜擦到垃圾桶裡。在食堂收碗處,另一位同學在幫著收拾餐盤。通過幫助食堂服務人員打掃衛生和收餐具和剩菜,這些志願者更加懂得了“浪費”的丑惡和“節約”美麗。一位女同學對記者說,通過體驗活動,除了切身感受到保潔阿姨辛苦外,還深深感覺到“光盤”的重要性。“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糧食也是我們應該做的。”
還有很多志願者在教學樓裡,引導同學盡量集中在一部分教室裡面上自習,將其他教室的燈關上。還有的志願者幫助寢室管理員安裝節水水龍頭,換節能燈。“我們既要幫助他人,又要艱苦朴素,只有這樣纔是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志願活動的負責人說。
這三所高校只是我省高校的代表,其實每一所學校都在積極進行“儉約”活動。比如東北林業大學通過“熄燈一小時”活動來倡導節能節約,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學生通過“微博”、“微信”這樣的“微”手段來宣傳“光盤”精神。一位同學在微博裡是這樣說,“我是光盤族,我為自己代言,哪怕遇到千難萬阻,也要把‘節約’堅持到底!”
“我是光盤族,我為自己代言!”多麼有魄力的宣言!當節儉之風在大學校園裡成為一種風尚,它改變的已不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大學生自我認知的角度和方式也隨之改變。當每個青年人都能自覺地檢視自己生活中的鋪張浪費現象並積極改正,責任與擔當便不知不覺地浸潤到這個年輕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