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5日訊 近日,杭州、北京、南京、柳州等地紛紛對“中國式過馬路”亮“罰單”,引來“叫好聲”一片。目前,北京、南京、濟南等地交管部門已經表示,在對“中國式過馬路”行為進行整治的同時,也將對路口的過街設施、交通安全提示、信號燈延長時間等進行合理設置,為行人、非機動車安全通行創造條件。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如此現象在哈爾濱也是常見。14日,哈市風雪交加,記者就此現象對道裡區石頭道街、地段街、兆麟街、西十二道街,南崗區西大直街、曲線街、學府路等街道進行了踏查采訪。
學府四道街與學府路交叉口。
南極街。
商圈路段人車混行相互逼停
11時
在道裡區西十二道街與尚志大街交叉口,雖然下著雪,來往的行人依然很多。記者在現場觀察10分鍾左右發現,有很多市民闖紅燈過街。雖然馬路只有十多米寬,行人如果等綠燈過街一次就可以通過,但很多人還是選擇闖紅燈一點點地往馬路對面移動,很多車輛在通過此路段時,不得不放慢速度。斑馬線上,不是人將車逼停,就是車將人逼停,人與車“搶道”時有發生。常有一些市民尷尬地站在馬路中央進退兩難。
隨後記者來到道裡區透籠街與兆麟街交叉口,在這裡行人只能通過一處斑馬線過街,因此人流比較集中,大量的行人不看紅綠燈,見縫插針通行,給交通帶來一定的擁堵。
學府路。
“掐秒”闖紅燈
12時
道外區東直路的路中央設置了護欄,在松北區往江南方向松浦大橋的下橋口處有一處開口供行人通行,在距離這處開口500米遠是一座人行過街天橋。由於開口處屬於一個交通節點,從松浦大橋下來以及從大方裡小區方向駛來的車輛都要經過這裡。雖然該處設置了信號燈,但是記者發現,很多行人仿佛沒看見一般依然頂著車流前行。
記者在此處粗略估算了一下,3分鍾時間裡,大概有30幾個行人闖紅燈。在記者采訪的時候,有兩個小伙子在人行綠燈即將結束的6秒,迅速跑了過去,可惜的是,兩個人剛跑到一半,紅燈已亮了起來,長長的車流迅速將其隔在中間。而行人這樣“掐秒”闖紅燈的現象最為普遍。
兆麟街。
有帶頭的就跟著走
12時50分
在南崗區曲線街與西大直街交叉口,路口信號燈已經變紅,陸續有車開了過來。幾個年輕人見狀停了下來,路旁其他行人也都停了下來。這時,一名中年男子等得有些不耐煩了,趁著行車間隙朝馬路對面走去,而中年男子身邊其他人也拔腿跟了上去。就這樣,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向馬路對面走去,成功逼停了正在行駛的車輛。
在現場,這樣的現象很是常見。隨後記者與那幾名沒有闖紅燈的年輕人聊了起來,他們說,這些天經常從媒體看到有關“中國式過馬路”的報道,覺得應該遵守交通規則。
尚志大街與西十二道街交叉口。
“馬路上能否增設安全島”
14時
哈市南崗區學府路與學府四道街交叉口,由於靠近服裝城商圈和黑龍江大學,馬路上車流、人流相對集中,經常有市民不遵守交通法規過街。14時左右,記者在學府四道街靠近服裝城的街口看到,由南向北過街的30多名“集體”闖紅燈過街的市民,與從黑大方向駛向哈西方向的車輛匯集在一起,造成交通緩慢。市民隨意過街的現象很普遍,部分市民也表示了無奈。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一些市民從學府路由西向東過街,但是還沒等到完全走過去,綠燈就變了紅燈,於是人們只好在車流中走過去。67歲的張海濤說,他過街就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冬天路滑走得會更慢,雖然街口有地下通道,但是他這個年紀上上下下得十多分鍾並且很累,張海濤表示,如果在路面斑馬線上安裝過街安全島,或者延長綠燈時間,就會覺得很方便,過街也不用擔心在車流裡走了。
地段街。
“右轉彎可否設置紅綠燈”
17時
“長江路與華山路是主乾道,早晚高峰車流非常集中,雖然綠燈時間長,但是右轉彎車輛多,很多時候還是要跑著闖紅燈過街。”在華山路附近工作的孫先生這樣說。記者在現場看到,長江路與華山路交叉口由於綠燈時間長,平時過馬路很方便根本就不用闖紅燈,但是高峰時候就不一樣了,因為右轉彎車輛不受紅綠燈限制,即使行人過街綠燈亮起,但是因為有大量的車輛從輔道右轉,行人要麼與車輛混行通過,要麼等右轉彎的車全部通過再走,而此時,往往綠燈所剩時間無幾,常常是走到路中間,綠燈變紅燈了,無奈闖紅燈。對此,孫先生建議能否對右轉彎的車輛分時段進行紅綠燈限制。
專家建議:市民參與到“中國式過馬路”監督中
哈爾濱學院人文學院院長龔宏在談到這一話題時表示,對於“中國式過馬路”進行約束和處罰是很有意義的。首先,遵守交通規則本身就是對車輛和行人都有利的事情,對於這樣的制約行為,市民還是會比較容易接受的。處罰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公民的意識,不違反交通規則也是利己利人,況且現在社會對於交通安全、公德意識的宣傳教育也在加強,市民的意識也在提高。龔宏說,“其次,北京,杭州此次處罰的對象主要是帶頭違規的行人和非機動車,這很符合中國的社會現狀,因為現在群眾的從眾心理比較強,有一個人亂穿馬路,就會有一群人跟著。但是如果沒有那麼一個領頭人,就大大減少了亂過馬路的幾率。”龔宏還建議,對於治理中國式過馬路這一問題,不僅要靠相關執法部門的檢查整治,民眾之間的互相監督也是很重要的。他說,現在拍照和通訊設備都很普遍,如果看到有人違反交通規則,就勸阻一下或把他拍下來,讓全社會監督這樣的不文明行為,對於行人遵守交通規則也很有幫助。
鏈接
2010年6月24日起,哈市交警部門在中山路對違法過街行人采取站崗協勤方式進行處罰和管理,6月25日中山路行人違法過街現象大幅度下降。6月27日,記者再次來到中山路沿線現場采訪獲知,周末兩天共有30餘名行人因交通違法被罰站崗協勤,行人違法過街現象持續好轉。交警部門還首次對一名違法過街行人和一名非機動車駕駛人開出了現金罰單,金額分別為10元和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