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5日訊 前兩天,家住梅裡斯區梅裡斯鄉的楊麗傑小兩口開著私家車,帶著五歲的小女兒又到市裡采買。26歲的楊麗傑,一點兒也沒有人們慣性思維中鄉村女孩的土氣,時尚年輕的她為自己和女兒、丈夫、婆婆都購置了春季新款衣物。麗傑說,她經常就往市裡跑,一方面因為姐姐住在市裡,另一方面,愛美的她很關注時下流行風,有事沒事就到商場逛逛,看看又引進了哪些流行款式。麗傑對記者說,她家的收入主要靠包地,這幾年經濟收入還不錯,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對吃、穿、用等各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追求。

前不久,國家統計局齊齊哈爾調查隊的一項數據也顯示:2007-2012年五年間,隨著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持續增長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我市農民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農村消費重點已由基本生活需求逐步向品質生活轉變。農民消費意識更貼近於城市居民,消費結構日益優化。從消費結構上看,2007年以來,農村食品和居住消費穩居前兩位,衣著消費在2012年首次超過交通和通訊消費列居第三位。
食品消費結構得到優化。2007-2012年,我市市郊農民人均食品支出從1308.20元上昇到2403.34元。五年來,農民食品支出所佔消費支出的比重由36.5%降至35.2%,可以看出,市郊農民的生活狀態良好,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調查顯示,市郊農民人均蔬菜及制品、肉禽蛋奶及制品、水產品及制品三種支出,佔人均食品支出比重由2007年的29.6%增至2012年的35.6%。同時,市郊農民人均外出就餐也不再是什麼稀罕事兒。五年來,農民人均外出飲食支出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年均增長16%,這表明農民食品消費結構正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轉變。
居住支出仍佔重要地位。隨著農村泥草房改造,城中村建設等惠民政策的落實推進,農民在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的同時,開始重視房屋內環境的裝修裝飾及房屋本身的維修養護。2012年市郊農民人均居住支出1284.30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7年實際增長0.5倍,實際年均增長4.8%。
衣著消費向品質型消費轉變。2012年市郊農民人均衣著支出678.66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7年實際增長1.5倍,實際年均增長19.7%。其中2012年衣著單筆最高消費為3668元,鞋類單筆最高消費為499元,消費形式表現出農民傾向於中高檔商品,關注質量、款式和品牌。
交通通訊消費熱度持續增溫。2012年,市郊農民人均交通通訊支出為611.99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7年實際增長0.9倍,實際年均增長14.2%。手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2012年每百戶擁有58部,比2007年增長1.6倍;人均通訊工具支出79.57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7年實際增長3.4倍,實際年均增長34.4%;人均通訊費用支出154.05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7年實際增長0.8倍,實際年均增長12.7%。
文化教育和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穩步增長。2012年,市郊農民人均文化教育和娛樂支出626.33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7年實際增長1.2倍,實際年均增長17.3%。農民在物質生活相對滿足的情況下,對精神層次的追求相對提昇。五年間,體育用品、娛樂用品支出增長明顯。
醫療保健受到重視。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農村合作醫療體系的逐步完善,農民醫療保健意識也日漸增強,對健康的投資呈增加趨勢。2012年,我市市郊農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627.61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7年實際增長0.9倍,實際年均增長13.1%。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大幅增長。2012年市郊農民人均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464.40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7年實際增長3.7倍,實際年均增長36.5%。這主要源於家電下鄉政策的持續推進,為家用電器更新提供了有利條件;加之農民對家具、家居裝飾需求的逐漸提高,從而使農民更加注意生活環境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