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5日訊 摘下藍底白字、白底紅字的碩大牌匾,換上帶著波紋或風扇圖案,字體精巧、顏色柔和的新牌匾——友誼路上經營空調、熱風幕的十餘家相鄰業戶統一“變臉”後,與剛剛改造的樓體立面相得益彰,連過往行人都覺得“很提氣”。

改造後的商業牌匾更具現代感。孫崢琦攝
去年10月,我市對友誼路、經緯街兩側商業廣告牌匾進行整體改造,一塊塊牌匾的一撤一換之間,城市“表情”大不一樣。今年,我市城管部門將繼續深入開展牌匾整治工作,各主城區都將選定幾條街路整體改造牌匾樣式。
兩個月更換351戶牌匾
在仔細觀察了友誼路、經緯街及輔街街口所有臨街牌匾後,由市、區城管部門20名工作人員和哈師大設計人員組成的專項指揮部發現,共有351家業戶的牌匾需要重新設計改造。這些牌匾的通病是:字體誇張、體量過大、材質粗糙、設置位置不當、顏色反差強烈。參考了大量發達城市的牌匾風格後,大家形成共識:“改造要突出特色,做到個性與統一結合。”隨後,政府聘請的30多名設計人員開始逐戶設計新牌匾的效果圖。
最初,三分之一的業戶有抵觸情緒,不願花錢重新制作牌匾。為了說服這些業戶,城管部門把免費設計的效果圖送上門,並按照需要反復修改。所有需要辦理的審批手續,都不用業戶出家門,全部上門辦公。
細致到家的服務和十幾次不厭其煩地登門說“小話”,讓友誼路上最後一家有抵觸情緒的業戶,也欣然同意換上漂亮的新牌匾。這期間,很多想“看看再說”的業戶,在發現相鄰的新牌匾把自家比得“很難看”後,也轉變態度,積極配合。整治工作在兩個月後順利告捷。
讓細節改變城市形象
與友誼路相比,經緯街的300多家業戶業態更復雜、結構更密集。在設計經緯街的牌匾時,指揮部要求盡量設計出表現業態特點的元素,讓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我們為一家經營大米的業戶設計方案時,特意用米色和綠色作為主色調,並在牌匾上設計了米袋圖案。牌匾設計好後,業戶非常滿意。”一位設計人員說。
一處細節改變,也可能改變一個城市的印象。經緯街上共有數十家經營食品雜貨的零售店,有的叫“食雜”、“倉買”,有的叫“便利店”、“便民超市”。這些五花八門的名字,讓許多外地游客摸不著頭腦。這條街是重要的旅游通道,便利店又是游客最常光顧的地方,所以統一名稱很必要。
於是,經緯街上的“食雜”、“倉買”很快被統一更換成“便利店”,配上英文名稱,設計成活潑多彩的圓形字號,牌匾四周還安裝上明亮的燈飾。
牌匾管理找到良性軌道
記者從市城管局戶外廣告管理處了解到,今年我市將繼續深入開展牌匾整治工作。各主城區都將選定幾條街路整體改造牌匾樣式。現在經緯街、友誼路的成功經驗正在傳播擴散,引領更多“城市表情”發生變化。
這次改造,也讓城管部門工作人員的審美水平和管理經驗提昇了一大步。現在商家業戶來申報審批牌匾,拿出效果圖一看,工作人員就知道牌匾風格合不合適,設計得好不好。
目前,城管部門聘請專業設計人員成立了規劃設計室。業戶來申報審批牌匾時,如果管理人員認為效果圖不美觀,便請設計人員免費為業戶重新設計效果圖,直到雙方都滿意。“這次整頓工作基本建立了商業牌匾在色彩搭配、字體使用、體量控制、設置形式等方面的管控標准,使牌匾管理工作從亂後整治變為循序進化”,市城管局戶外廣告處負責人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