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哈市有肇事肇禍可能的重癥精神病患者4.7萬人
2013-04-16 10:54:38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宮雪 孫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6日訊 一起血案,兩個家庭的幸福生活就此結束。

  29歲的劉玲,正值人生中的黃金年齡;而4歲的曉曉,還沒來得及看清這個世界便永遠閉上了雙眼……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哈市有肇事肇禍可能的重癥精神病患者4.7萬餘名。

  隨時有發病可能的重癥精神病患者,會給身邊人制造怎樣的安全隱患?哈市正在對重癥精神病患者提供哪些救助服務……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采訪。

  重癥精神病患成“不定時炸彈”

  重癥精神病患者鬧事、傷人等事件,在我市各區派出所幾乎成為每周必接的案件。有的被民警及時“制伏”避免事故發生;有的傷及家人或鄰居。

  2009年11月26日清晨,一場因精神病發作引發的悲劇在阿城區上演。患精神病的潘某寄住在姐姐家。起床後,潘某精神病發作,從廚房中抄起尖刀將姐姐刺傷。姐姐的臉部、胸部、胃部多處中刀受傷,傷勢嚴重。然而,發病的潘某並沒有停手,他持刀衝出家門,沿著馬路晃晃蕩蕩步行了10分鍾,走了1000餘米的距離。就在這短短的路途中,12名與潘某擦肩而過的路人也難逃一劫,其中1人因傷勢嚴重死亡,11人不同程度受傷。

  雷強(化名)和雷明(化名)這對隨時都可能精神病發作的兄弟,讓母親蔣大娘很頭疼。兄弟倆與母親擠在一處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裡,蔣大娘每天5時准時起床到附近早市買菜,趁兩個兒子起床前趕回家中。做家務、幫兒子洗漱、拉回跑出門的兒子、向受驚的鄰居道歉,這是蔣大娘每日都要做的事。從地上撿磚頭砸路人、持刀威脅鄰居……雷強和雷明兩人早在派出所裡“掛號”,只要這哥倆站在門口,鄰居們都不敢上樓。

  “只要片區內有一個重癥精神病患,就足以讓管片民警整日提著心。”一位民警說,面對發病病患,民警做的只能是配合家屬將其控制住,並強制其服藥。這些精神病患在發病時,暴力傾向嚴重,民警卻不能像對待犯罪分子一樣。在此過程中,鄰居受傷、民警遭襲是常有的事。一次“安撫”後,又不知下次發病何時出現。與他們為鄰,很多居民都很害怕,終日提心吊膽。

  防治方式一 從家庭自管到強制醫療

  “強制醫療的規定,讓從前只能靠自家人處理自家事的精神病患傷人案件,有理由走上了法庭”,南崗區法院法官孫強認為,由於精神病患不負刑事責任,過去,當他們惹禍傷人後,因法律上沒有相關的明確規定,司法部門往往會將他們交歸家庭,家屬很可能因為費用等原因,拒絕將其送醫院治療,如此一來,患者可能因病情得不到控制而繼續“闖禍”,成為社會治安和群眾人身安全的一大隱患。新刑訴法實施後,通過法院裁定,讓已經實施犯罪並可能繼續危害公眾安全的精神病患強制醫療,不僅為這個隱患找到了解決的出口,也讓精神病患能夠通過法律手段及時得到治療,也是在最大限度減少悲劇的發生。

  新刑訴法還規定,精神病患者解除強制醫療,也應由醫院診斷評估後,由法院裁定,避免仍存在危險的精神病患回歸社會。

  防治方式二 加強社區預防降低治療門檻

  新刑訴法中強制醫療的規定,讓司法部門在辦理精神病患傷人案件時有法可依,但這也只是“亡羊補牢”,而在源頭上避免或減少精神病患暴力事件的發生,纔是減少悲劇的關鍵。

  “社區預防,是目前我市對精神病患采取防治的主要手段”,市第一專科醫院院長張聰沛說,從2007年起,我市陸續在130餘個社區分別設立精神衛生管理員,並有醫生定時隨訪,為社區重癥精神病患進行病情評估,建立檔案。同時,我市每年最多有2500名貧困家庭患者可享受免費服藥或免費住院治療的待遇。下一步,我市還將在社區開展對已治愈殘疾精神病患的康復工作。

  記者從市民政部門了解到,我市只有“三無”精神病患可得到免費治療。目前,我市收治精神病患的專門醫院主要有省公安廳安康醫院、普寧醫院和市第一專科醫院,床位不足2000個。很多精神病患家庭因費用過高而放棄治療。張聰沛表示,除增加床位、適當降低費用外,我市應在社區開展更多的精神病患跟蹤治療,將更多病患納入救助范圍,纔能更有效地控制病人病情,減少鬧事、傷人等事件的發生。

  我國其他省市已針對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療出臺相應優待政策。長沙市規定,有長沙市常住戶口的精神病人可視情況申請藥物救助和住院救助。福建省規定,衛生部門所屬的精神病院收治病人,住院期間實行單病種費用限額管理,標准為每人每年5000元。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