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9日訊 到4月15日,在齊齊哈爾第一批開設的兩家政府價格調節基金蔬菜直銷店正好開業一年。目前,全市已開設了8家的蔬菜直銷店,作為走進社區保障百姓菜籃子的民生實事,蔬菜直銷店一年來累計接待顧客達32萬人次,為居民節省購菜款近28萬元,給鶴城老百姓的“菜籃子”著實減了負。
家住東市場小區的居民馬忠仁,自從退休後買菜就成了他的日常工作。沒有蔬菜直銷店時,每次去買菜馬大爺嫌路途遠菜價貴,而自從去年全市首批政府價格調節基金蔬菜直銷店落戶東市場小區,買菜成了馬大爺最樂意為之的事兒。馬大爺說,“在這兒買菜特方便,便宜、新鮮,打個比方說,乾豆腐街裡賣4元時,這兒賣3.7元、3.5元;黃瓜街裡賣4元多時,這兒只需要3.5元,充分體現了政府調節價格,百姓吃菜便宜還放心。”
從首批建立於東市場社區和育英社區的兩家直銷店,到龍沙、鐵鋒、建華、富區四個區共8家直銷店的陸續開業,一傳十十傳百,蔬菜直銷店受到社區居民的廣泛歡迎。在育英社區蔬菜直銷店,記者看到了正在購買西紅柿的市民張先生,他說,最初,自己是聽鄰居說的這兒菜便宜就來了,一看果然不虛,這兒的蔬菜新鮮、色澤好,價錢也比外面賣的菜便宜,最主要的是離家近,省時省力省錢。
對於百姓來說,買菜最關注的就是質量、價錢,能夠買到質優價廉的蔬菜是老百姓的心願,而政府價格調節基金蔬菜直銷店全部蔬菜都是由定點機構——梅裡斯山鷹蔬菜基地直供的,這點恰恰切合了百姓的需求。蔬菜直銷店負責人盧麗靜向記者介紹說:“咱這兒的蔬菜是每天早上7點多從基地運出來,8點之前准時到店裡,有專門的配送車送到店裡。蔬菜配送每天不止一次,而是根據店的需求情況決定次數。如果缺貨的話,隨時隨地就能給配送。為了確保蔬菜的質量,公司有專門的質檢部門,檢查完以後確保各類蔬菜的質量合格了以後纔會送到店裡。”
政府價格調節基金蔬菜直銷店是由全市率先在全省設立的,以蔬菜直供為主要形式,按照政府搭臺、企業經營、限價銷售、讓利百姓的模式運行。市物價局價格調節基金管理辦公室主任劉曉慧介紹說,這種模式運行省去了中間兩道環節,從而降低蔬菜價格讓利於百姓。政府的價格調節基金作用,在建店之初就顯現出來。市物價監督管理局對每家直銷店投入3萬多元的價格調節基金,購置了收款機、掃碼器、電子秤、保鮮櫃、蔬菜架、工作服等等,室內還安裝了電子監控系統和菜價電子顯示屏,室外安裝了由物價局統一制作的店牌,並且制作了社區居民購菜卡。為了確保蔬菜直銷店較低的市場價格,每天監測市場6個點的價格,總共監測8個品種,算出一個平均價格,基本上低於市場平均價格20%以下,各店就執行咱們物價局給他發的這個價格。
據統計,截至目前,八家社區蔬菜直銷店累計銷售蔬菜62.6萬公斤,累計銷售金額265萬元,累計接待顧客達32萬人次,為居民節省購菜款27.8萬元。目前,市物價局價格調節基金管理辦公室對全市街道社區的公益用房情況進行了調研和統計,今年初步計劃在具備條件的社區繼續推廣建立政府價格調節基金社區蔬菜直銷店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