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9日訊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我省開展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主要任務之一。如何在全力保障試驗區用地需求的同時創新耕地保護機制?怎樣規范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建立適合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需要的農村宅基地有序退出機制,尚需做出哪些努力?針對這些問題,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楊志偉接受了記者采訪。
三個優先保障試驗區用地需求
楊志偉說,我省將實行差別化管理的用地政策,在三個方面優先保障現代農業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用地需求。
在土地規劃和建設用地年度計劃上優先安排。根據試驗區建設規劃,爭取國家允許我省對試驗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進行適當修改,以適應試驗區發展需要。在年度土地利用計劃上給予大力支持,優先保障試驗區建設用地需求。
在用地政策上優先保障。縮小農用地轉用審批范圍。對現代化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所涉及到的水利工程中的水面用地、設施農業用地,以及公路、鐵路兩側的護路林地等,擬采取只征不轉的方式,即只辦理土地征收手續,不辦理轉用手續。對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中的重點建設項目涉及征佔土地的,可比照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實行單體工程先行用地政策。對耕地佔補平衡有困難的地區,探索建立異地佔補平衡的新機制。
對現代農業用地優先審批。建立綠色通道制度,探索將現行省、市、縣三級政府進行用地審批方式簡化為由縣(市)直接呈報省政府審批,減少審核層級和環節。
深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改革
楊志偉介紹,此次開展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改革,也是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點內容。我省將依據國家有關精神,制定一些具有突破性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制度和機制。
鼓勵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合法流轉。除宅基地、集體公益事業建設用地,凡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取得並已經確權為經營性的集體建設用地,可采用出讓、轉讓等多種方式有償使用和流轉。
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經批准佔用的農村集體土地建設非公益性項目,允許農民依法通過多種方式參與開發經營,從中受益。
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必須通過統一有形的土地市場、以公開規范的方式轉讓土地使用權,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與國有土地享有平等權益。
嚴格土地征收管理創新耕地保護機制
在保障建設用地的同時,我省還要嚴格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管理,完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探索創新耕地保護機制,楊志偉說。
縮小征收范圍。在村鎮建設用地范圍內涉及佔用集體土地的,被征地集體經濟組織可以采取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企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必須嚴格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嚴格執行征地區片價補償標准,實行被征地農民社保費用與區片價相分離,確保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得到長期的保障。
建立耕地保護獎勵和補償機制。重點探索建立耕地保護基金獎勵制度,對完成保護耕地責任目標任務的,對基層政府、單位和個人進行資金補貼和獎勵。對沒有完成目標的,核減年度用地計劃,績效考核一票否決。
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有序退出機制
楊志偉認為,建設農村宅基地退出機制,是隨著城鎮化的深入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他說,圍繞推進城鎮化建設,我省在農村宅基地退出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主要是在農墾地區,結合撤隊並點,通過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通過拆舊建新,把原有的宅基地退出來,復墾成耕地。近5年來,農墾地區共撤隊並點1183個,通過土地整治,共復墾855個,新增耕地19.5萬畝,實現了“農村增地、農業增糧、農民增收”的多贏效果。
為了適應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和城鎮化建設的需要,我省將探索建立適合省情實際的農村宅基地有序退出機制。重點是出臺“鼓勵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家庭退出宅基地使用權”。要堅持三個原則:一是農民自願;二是采取有償的方式退出,保證農民利益;三是先行試點,穩步推進。
楊志偉說,開展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是一項全新的任務。下一步,國土部門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要求,抓緊研究制定一整套深入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具體政策和措施,特別是在機制和制度建設上爭取有所突破,以更好地服務和保障全省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