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21日訊 針對黑龍江省當前持續低溫和春澇大面積發生『雙碰頭』的極特殊氣候條件,省農科院組織全院300多位專家奔赴各縣(市區)、村屯進行實地調研;並本著尊重自然規律、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因時制宜的原則,對全省春耕春種的關鍵生產技術提出了科學建議。
一是整好地。春整地地塊一定要早動手,采取多種手段清除田間過多積雪,排明水,通過精細整地防跑?。原壟卡種地塊,要盡量少動土。
二是選好種。選擇恰當的品種,防止越期種植,決不種植越區品種,可選擇較常年早半至一個熟期的品種,確保作物安全成熟。已購買的晚熟品種,要盡量串種。各地方政府應做好大豆、芸豆、蕎麥等早熟救災種子的儲備工作。
三是適時搶播。堅持適時播種,力爭播在高產期。達到播種條件的地塊要搶先播種,不等不靠,做到先崗地、後窪地,先壤土、後粘土,哪塊能播先播哪塊。有深松基礎的要盡量少動土實施原壟卡種,但不可貿然提早播種,以防出現粉種。
四是用好肥藥。大力提倡種子包衣技術,防止因低溫高濕誘發的病蟲害。要適當減少除草劑的施用量,防止藥害發生。播種時盡可能增施磷鉀肥提高作物抗寒力,但要注意種肥隔離,防止隔離不好產生肥料燒種燒苗。
五是用好技術。根據氣候狀況和生育期,采取催芽播種、育苗移栽、地膜覆蓋和膜下滴灌等技術措施,確保一次播種保全苗。
針對我省各主栽作物和蔬菜抗澇備耕的具體生產措施和技術要點,省農科院專家指出,玉米要根據氣候條件選擇提早半至一個熟期的品種,當地溫穩定在5℃可搶播。水稻育苗要注重在苗床周圍搶挖排水溝,及時抽空溝內明水,使苗床濕度符合水稻生長條件,同時要嚴密預防立枯病和青枯病的大發生;為保生育期,可適當加大插秧密度。小麥要及時凍耙雪、凍耙地,促進散?,頂凌播種。大豆要做好早熟高產品種的篩選儲備,5月20日後播種應選擇較常年提早半至一個熟期的品種;要堅持播後苗前土壤封閉除草,除草劑用量較常年減少10%~20%。馬鈴薯困種催芽時,對種薯必須進行藥劑處理;地溫穩定在7~8℃以上進行播種;播後要深松以提高地溫,深松深度在35cm以上。蔬菜在大棚定植時,要確保棚內溫度連續3天高於15℃ ,苗床溫度穩定在10℃以上,選擇晴天分苗定植,緩苗水不應低於20℃ ;生長期內要注意床土消毒,快速通風降低棚內濕度,陰雨天注意使用草木灰降低苗床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