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專家提醒購買食用調和油擦亮眼睛 實際含量偏少橄欖油列首位
2013-04-26 10:15:1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慕海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6日訊 目前,五花八門的食用調和油銷量,已佔到我市食用油銷售總量的三分之一。記者發現,食用調和油存在成分含量不明、標識不清、虛誇宣傳等諸多問題。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花高價買到的名目繁多的各種調和油,其實很可能超過80%的成分是普通的大豆油、茶籽油。

  橄欖油列首位 實際含量偏少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百姓比較“認”的是“橄欖調和油”。那麼,以“橄欖調和油”命名的食用油中,到底添加了多大比例的橄欖油?據了解,目前調和油還沒有相關的國家標准,所以現在市場上銷售的調和油大部分只標明了“配料”,但各組成部分的具體配比人們卻往往無從得知。記者發現,只要是在配料中含有橄欖油成分的調和油,其標簽上都會以“橄欖油”作賣點,名稱一般也均為“橄欖調和油”或“橄欖XX調和油”。

  24日上午,在動力區樂松廣場家樂福超市,“多力橄欖葵花油”油桶上的標識顯示:“配料:葵花籽油、特級初榨橄欖油”。按照2011年修訂的國家《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規定,各種配料應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排列。依此規定,該調和油中,葵花籽油加入量一定大於橄欖油。

  另一個“長壽花”品牌的橄欖玉米油也是如此,標簽中配料為“玉米油、橄欖油”,說明玉米油添加比例大於橄欖油。“金龍魚”品牌的橄欖原香食用調和油,配料表順序為:“大豆油、菜籽油、橄欖油、亞麻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花生油、紅花籽油、食品添加劑”,也是以“橄欖”為名,添加比例更大的大豆油、菜籽油。如果不仔細查看配料表,根本無從知曉。

  標示是否足量 很是讓人懷疑

  記者采訪時發現,明確標示了“橄欖油”或其他“特別強調成分”添加比例的,只有“金龍魚”品牌的兩種調和油。一種是“橄欖原香食用調和油”,在標簽醒目位置注明含特級初榨橄欖油15%;一種是“添加海洋魚油食用調和油”,在標簽左下方的產品說明中,以極小字號加入成分說明:“本品添加來自離岸240公裡以外、水深70米以下海域的海洋魚提煉的魚油,添加量1.4%到1.8%”。但這個標示的添加量是否足量呢?

  “金龍魚”品牌食用油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橄欖原香食用調和油”中加入的橄欖油為“歐麗薇蘭特級初榨橄欖油”,並從旁邊的貨架上拿出一瓶這種橄欖油給記者看:“加入的就是這種橄欖油。”記者看到,這種純橄欖油售價98元,750毫昇裝。

  聽了促銷人員的介紹,一位正在挑選調和油的顧客周女士馬上算了一筆賬:5昇裝的“橄欖原香食用調和油”再加一瓶900毫昇贈品,售價128元;按5.9昇的15%比例計算,添加的特級初榨橄欖油為885毫昇;按750毫昇裝的純橄欖油售價98元推算,885毫昇約值115元。也就是說,其餘5.015昇調和油,售價僅約13元。周女士說,這麼算下來,怎麼也對不上賬,因此商家聲稱添加的15%的橄欖油是否足量,很是讓人懷疑。在場的銷售人員對此質疑,一直沒能給出合理解釋。

  主打營養成分 含量語焉不詳

  在市場調查中,記者還發現很多調和油讓人費解。某個品牌的“添加DHA藻油非轉基因食用調和油”,油桶標簽上“DHA藻油”、“非轉基因食用調和油”的字樣非常醒目,可是“添加”兩字的字號卻非常小。每個油桶口處,還掛著一個專門的說明書,說明書上則再也沒有出現“添加”字樣,直接用“DHA藻油非轉基因食用調和油”作為油品名稱,裡面著重介紹“DHA”的作用、藻油來源等。這種調和油的配料表為: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DHA藻油、食品添加劑,主打的“DHA藻油”,列在添加油品中最後一位,說明其加入量在所有油品成分中是最少的。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對此也有明確規定:如果在食品標簽或食品說明書上,特別強調添加了或含有一種或多種有價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應標示所強調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在成品中的含量。但是這種以“DHA藻油”作賣點的調和油標簽中,並沒有標注“DHA藻油”的含量。專家提醒消費者,不要盲目追捧“營養概念”,花冤枉錢。

  中儲油自曝光 希望國標出臺

  在整個行業對調和油配比都諱莫如深的情況下,去年8月,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首次公布了旗下“金鼎”品牌的調和油配比,這種調和油中的“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欖油、茶籽油、芝麻油”含量分別為“47.50%、41.40%、6.00%、2.50%、1.00%、0.60%、0.60%、0.40%”。由此配比表可見,大豆油、茶籽油這兩種油品的含量高達88.9%。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大豆油和菜籽油是大部分食用調和油所采用的主要成分,它們也是價格相對低廉的兩種食用油。

  據稱,“中儲油”希望此次“自我曝光”能夠成為破冰之舉,推動“難產”多年的調和油國家標准盡快出臺。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