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6日訊 一層築一層,攆著凍土層“扒皮”施工;築一層壓一層,確保築渠質量。連日來,在松花江綏濱段永興、敖來和興安三個灌區內,挖掘機的轟鳴聲打破了寂靜了一冬的沃野,雖然還沒到土方施工季節,但這個縣今年新增的10萬畝地表水灌溉工程已於10日在三個現場同時動工,並以一臺挖掘機配兩名司機的晝夜施工方式全力施工,確保在5月25日前按計劃完成今年建設任務。
經過連續幾年的“旱改水”工程,綏濱縣今年的水田種植面積將達到120萬畝。可這些水田只有4.2萬畝是采用地表水進行渠系灌溉,其餘115.8萬畝均為抽取地下水進行“井灌”。全縣每年地下水的可開采量為3億立方米,但要滿足近120萬畝水田種植,需要抽取5億立方米地下水,每年多超2億立方米,不符合地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要求。而且由於地下水的水溫低、水質差,還影響米質。用地表水灌溉水田是國家提倡的節水灌溉方式,與抽地下水灌溉的水田相比,不但能節約水資源,還能增強水稻抗病蟲害、抗倒伏能力。同時,由於地表水比地下水溫度高,有機質多,還能促進稻子高產且米質好,市場價格高,最終實現農民增收。據初步測算,種一公頃“江灌”水田可比“井灌”水田綜合增收近4000元。
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利用松花江水資源優勢,打造現代農業和產業化示范帶的指示精神,綏濱縣搶抓機遇,充分利用過境江水資源優勢,大力實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民增收。計劃從今年開始每年擴大地表水灌溉面積10萬畝,到2015年擴大30萬畝,到2020年實現95萬畝地表水灌溉水田的奮斗目標。
在敖來灌區施工現場,記者看到,三臺大型挖掘機相隔數十米同步施工,貼著凍土層在要建設的斗渠兩側摳土築渠。由於去冬今春的澇災天氣,導致凍土層僅開化10公分,增加了施工難度。據縣水務局設計隊隊長張興波介紹,用凍土塊築成的渠會漏水,所以他們只能是攆著凍土層取土,化一層築一層,然後再碾壓、“挖心整型”,整個施工環節一點兒都馬虎不得。在現場指揮施工的縣水務局局長孫曄告訴記者,今年新增10萬畝地表水灌溉工程的總施工量為120萬立方米,共需整修和新建乾、支、斗渠298條,總長175.44公裡,配套橋涵閘等建築物296座,計劃工程總投資為6700萬元。隨著施工進度的需要,縣裡將陸續調集至少80臺挖掘機投入到施工中,並以5月25日為期限進行倒計時施工,保證新增的10萬畝水田按時泡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