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日訊 曾被一度禁止使用的一次性發泡餐具,5月1日起正式恢復合法身份。被禁14年,發泡餐具在齊齊哈爾大多數餐館已銷聲匿跡,商家多使用紙質餐盒和塑料餐盒。昨日,記者走訪餐具批發市場及快餐店,多數商家和市民對於解禁的一次性發泡餐具並不買賬。
批發商:解禁後也無處上貨
解禁後的一次性發泡餐具14年後被允許重回市場,但記者昨日走訪齊齊哈爾多家批發市場,難尋一次性發泡餐具的蹤影。在解放門市場附近的餐具批發店,記者看到這裡擺放著各式紙質和塑料類餐具,沒有發現一次性發泡餐具。對於解禁的發泡餐具,店主楊老板告訴記者,自從禁止銷售一次性發泡餐具後,店裡就不再從南方的廠家繼續進貨了,現在雖然禁令解除了,也不打算再進貨了。
“發泡餐具解禁後,市場也需要一個適應期,目前商家也都不知道去哪裡上貨。”從事餐具經營的趙經理說,當年發泡餐具被禁後,14年不允許其銷售和使用惹來爭議不斷。當時齊齊哈爾也有生產發泡餐具的廠家,後來多轉行做起了紙質餐具。現在允許發泡餐具再次使用,也不知“卷土重來”的發泡餐具是否會有市場。
快餐店:跟著消費者走
當日中午,記者來到經營盒飯、快餐集中的一些中小學校門前,也沒有發現使用發泡餐具的商家。由於是午飯時間,在34中學和龍沙小學附近,記者看到有近10家盒飯攤床,各攤點圍滿了購買盒飯的學生。
在一處寫著“放心營養快餐”的攤位前,趁著空閑的時間,記者與經營者周女士聊起來。周女士告訴記者,以前總報道發泡餐具不安全、不環保,雖然價格便宜,但她們從來不用發泡餐具。當詢問解禁後是否考慮使用發泡餐具時,周女士表示,消費者不接受,店裡就不會采用。
消費者:多數表示不放心
針對解禁的發泡餐具,記者隨機采訪了10多位市民,多數市民表示不會再次使用。一位學生家長向記者說,電視裡曾報道過“洋垃圾變餐盒”的揭露性新聞,一些工廠從國外進口工業塑膠廢棄物,進行加工提取,將這些再生料賣給發泡餐具廠作為原材料。雖然現在解禁了,但還擔心是否符合安全標准,“以後也不會使用一次性發泡餐盒,更不會讓孩子買用發泡飯盒包裝的盒飯。”
“已經禁止的一次性發泡餐具,怎麼還被允許使用?”市民王先生表示不理解,如果回收做不好,污染環境的隱患還是讓人擔心。
從事服裝經營的劉先生說,他吃了多年的快餐,隨著環保理念的提高,已經習慣用塑料餐具了,吃後都是隨意丟棄在垃圾桶裡。如果使用發泡餐具,沒有專門的回收部門,“白色污染”還會危害自然環境,自己是不想使用發泡餐具。
見習記者滕飛本報記者金輝程洪濤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