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黑龍江省公安機關讓假貨無處遁形
2013-05-09 09:45:1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米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5月9日訊 每瓶五糧液在代理商取貨700元,假貨300元左右;捨得酒價格是400元,假貨價格還不到200元。高仿包裝加上劣質白酒和香料,使得一箱箱假酒『華麗變身』成了『五糧液』、『捨得酒』……

  截至4月底,全省公安機關共破獲假冒偽劣犯罪案件27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94人,搗毀制假、售假犯罪窩點122個,打掉犯罪團伙41個,涉案金額2.98億元。

  省公安廳經偵總隊支隊長葛陶然告訴記者,目前我省經濟案件中侵犯知識產權案、假藥、假煙酒等案件發案量一直居高不下。

  假貨生產已形成『產業鏈』

  去年11月末,哈爾濱市松北公安分局刑偵大隊接到舉報:世紀花園小區近期經常有一輛裝有茅臺、五糧液等大量高檔名酒的藍色面包車出入,車主行蹤詭秘,有販賣假酒嫌疑。

  經過多日的秘密追蹤,警方發現,楊某每天都要向南極和大發兩個批發市場送貨,庫房裡存放著大量制酒設備和少量茅臺、五糧液、富裕老窖等名酒的外包裝箱。警方由此分析,楊某有制造假酒的重大嫌疑。經過兩個月的蹲守,偵查員發現楊某還有兩處存放高檔名酒的大倉庫,並在庫房內繳獲假冒茅臺酒200餘件、假冒五糧液酒200餘件及大量制酒工具。

  楊某供認,自2012年1月開始,他從廣東、山東等地購買大量名品白酒高仿包裝箱,並用酒精、基酒、香料與劣質白酒調和,勾兌出大量假茅臺、假五糧液、假富裕老窖銷售牟利。

  3月26日,省公安廳經偵總隊接群眾舉報稱,在密山市有2處種子經銷店涉嫌銷售假冒『綏玉10號』雜交玉米種子。經偵總隊偵查發現,犯罪嫌疑人王某於2012年3月12日注冊了個體經營的種子經銷店,在密山市設有2處店面,自2013年1月至今,從林口縣以每公斤11元的價格購進非法培育且沒有農藥外包衣的假冒『綏玉10號』玉米種子共計7650公斤,並伙同犯罪嫌疑人張某以每公斤20~22元不等的價格在密山市內向農戶銷售,同時王某還從吉林購進冒用批號、無注冊登記的『元豐68號』玉米種子1.5萬餘公斤,其行為已涉嫌構成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和生產銷售假種子罪。3月29日下午,專案組抓獲張某等犯罪嫌疑人6名,查獲假種子1.5萬餘公斤,涉案總價值40餘萬元。

  省公安廳經偵總隊支隊長葛陶然告訴記者,現在制售假冒偽劣酒類產品違法犯罪行為出現了新情況,通過回收酒瓶、銷售劣質原料酒、加工生產假冒偽劣酒類產品等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有的不法分子甚至『以銷定產』,生產後在短時間內全部銷售,手法更加隱蔽,打擊難度增大。

  『打假』路上問題多

  近年來,公安部門查處的制售假酒大案要案呈逐年增多趨勢。在查處的各類酒類造假案件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從外包裝已輕易斷定不出酒的真假,而酒的口感也越來越逼真,許多時候要進行理化實驗纔能斷定真偽。

  目前,在『打假』路上也有許多問題困擾著警方。在法律層面,我國現有『打假』方面的法律法規在實踐中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如對制假售假定性的規定偏重於用涉案金額的大小和多少來追訴量刑,有的犯罪嫌疑人利用這個空子采取螞蟻搬家的方式,每次銷售小金額的假劣產品來逃避打擊。再如在產品合格與否的判斷標准上,我國目前法律規定了強制性標准、行業標准、企業標准以及社會標准四種標准,辦案部門在適用不同的標准時就會影響案件的定性。

  同時,司法鑒定也不規范。有的物品需要送往省級部門甚至原生產廠家等有關部門鑒定,從送檢到結果出具可能需要一個半月、兩個月或者更長時間,這樣就會對案件的審查造成極大影響。更讓執法人員頭疼的是,由於國家對產品質量鑒定規定繁瑣,很多情況下即使查扣了假冒偽劣產品也無法進行鑒定。

  還有就是協作機制不健全。目前,對商品經營領域進行監管的部門多達十餘個,當發現一些制假售假窩點或團伙時,相關的管理部門一般會在前往查處後、確定符合刑事處罰標准時,纔移交給公安機關,但這樣往往會錯失破案機會。還有的團伙雖然被罰了錢,但人沒被抓,換個身份換個名堂跑到別的地方重新開業。『以罰代刑』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制假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氣焰。

  『集群戰役』重拳打假

  據哈市某酒類經銷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我省酒類市場魚龍混雜現象嚴重,低檔酒經過包裝後進入酒店,能賣到幾百元的高價。個別回收煙酒者到各酒店高價回收酒瓶、瓶蓋及包裝,也給造假者提供了造假材料。

  針對我省假煙、假酒、假藥等犯罪產業化、跨區域性特點,原有的打個案、打環節的偵查模式已不適應當前打擊經濟犯罪的需要,省公安廳經偵總隊以『集群戰役』作為一種新的打擊模式,注重對經濟犯罪全環節、整鏈條、全方位的打擊。

  公安部門將充分發揮集群戰役的優勢,切實加強跨區域、跨警種、跨部門警務合作,實現警種聯動、區域聯動,在案件線索協查、調查取證、追逃協作等方面相互支持,對犯罪網絡實施全程、裂變式打擊,最大限度地提昇打擊效果。同時將建立跨部門、跨地區的信息共享平臺,建立涉假黑名單庫,積極開展網上線索串並,提高打擊制假售假違法犯罪效能。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