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9日訊 今年我省高考試行平行志願的政策公布後,考生和家長應注意哪些問題,掌握哪些技巧?記者采訪了哈市該領域的相關專家,他們的建議謹供家長和考生們參考。
什麼是平行志願?
所謂“平行志願”就是在每個錄取批次的學校中,考生可填報若乾個平行的學校,然後按“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投檔錄取,改變過去志願優先的錄取原則。具體地說,按照平行志願錄取方式,錄取時,將考生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順序排隊,依次檢索考生填報的A、B、C、D等幾個平行志願,如果符合A志願,則被錄取,如果分數不夠,則繼續檢索B志願,依次類推,直到被符合條件的學校錄取。
投檔原則:分數優先、遵循志願
平行志願投檔按“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投檔,提高了考生志願填報的選擇范圍和機會,錄取結果使考生各安其位、各得其所,降低了考生填報志願落空的風險。
在錄取批次中,考生可填報若乾個平行的學校志願,錄取時,將考生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順序排隊,依次檢索考生填報的A、B、C、D等N個平行志願,如果符合A志願,則被錄取,如果分數不夠,則繼續檢索B志願,依次類推。
在實行平行志願的情況下,以假定的A考生舉例,A考生第一批志願報考4所大學,這4所大學分別是第一志願清華大學、第二志願上海交通大學、第三志願人民大學、第四志願哈工大;同時假定,A考生的高考分數為631分;假定A考生前三個志願均因為分數不夠而未被錄取,但是其631分達到了哈工大錄取分數線,該考生被哈工大錄取。
實行平行志願投檔,就是該批次都按高考成績對考生排序,逐分逐個檢索考生填報的志願,只要檢索到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即向該院校投檔。
也就是說,實行平行志願對於考生來講,考生不會因為第一志願未被錄取,而失去同批次二、三、四志願的錄取機會。
考慮分數,也要重視排序和梯度
試行平行志願,雖然是分數優先,但是在投檔時仍要遵循志願,這就要求,考生仍需要重視志願的排序和梯度。
以假定的B考生為例,其第一批次4個志願分別為:第一志願清華大學、第二志願復旦大學、第三志願南京大學、第四志願人民大學;A考生的分數為670,其分數滿足第一志願清華,第二志願復旦以及第三、第四志願高校分數要求,在遵循志願的情況下,該考生被清華大學錄取,但是實際上該考生是想上復旦新聞專業大學。所以對於考生來講,分數優先的情況下,仍需要重視志願的排序和梯度。
確保“兜底”高校能考上
試行平行志願,對於考生最大的利好就在於,只要分數夠,即便該大學是某批次最後一個志願,也可能被錄取。所以考生在填報志願時,一定要確保“兜底”高校能考上。
以假定的C考生為例,在出分、出段、出位置的情況下,C考生在填報志願前,已經知道自己的分數,知道了批次最低錄取分數線,以及其分數在所有考生中所處的位置。在這種前提下,C考生在填報志願前,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要依據以上所知,確定好給自己“兜底”的高校,確保自己能考上大學。
那麼C考生如何確立兜底高校呢?
1.多搜集數據,理解“數據”關於數據,需要搜集近3年的高考相關信息,這其中包括今年高校的招生計劃數,3年來高校在我省的錄取最低分數、相關專業最低錄取分數線。
還需理解“院校投檔分數線”、“院校錄取最低分數線”、“專業錄取最低分數線”等若乾概念的含義。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預測,之後纔能決斷。
2.留有餘量依據分數填報要留有餘地。填報志願在分數使用上,一定切記不能依據分數報考“緊貼邊”的高校,要選擇在分數上“高出一截”的高校進行志願填報。對分數“留有餘地”,纔能確保填報志願兜底成功。
3.累加計算在“出分”、“出位”、“出線”的形勢下,家長需要多搜集信息。信息分為兩類,一個是有效信息,一個是有用信息。有效信息多是來自高校的招生政策;有用信息多是學校提供的綜合信息。在此基礎上,家長完全可以做到推算出孩子報哪所高校最有把握。